[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互传地层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291.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拓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4 | 分类号: | E21B47/14;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数据 地层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数据互传地层测试系统,属于石油天然气钻井或完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地层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钻井中途测试,另一种是完井试油的钢丝作业测试。
钻井中途测是用钻杆把测试仪器送到测试层位,封隔环空,打开仪器,测量地层流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并记录在井下仪器中,完成测试后起钻,取出仪器,读取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层特征参数。
完井测试是用钢丝作业的方式,将仪器下到井内测试层位,打开仪器,测量地层流体的温度、压力等数据,记录在仪器中,起钻后读去;也可以通过电缆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得到地层特征参数。
目前也有靠无线数据传输将井下测量结果传送到地面,在地面接收解码的。例如,中国专利号“CN201010153468.6”公开了一种连续油管作业井底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公开日2010年09月29日,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连续油管作业井底无线数据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采集井下数据的井下施工监测仪,对井下数据进行编码并转换为声波信号处理的声波信息编码装置,发射声波信号的声波发射装置,接收声波信号的声波接收装置,对声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自动程控放大器和对声波信息进行加码处理的声波信息解码装置。但其数据传输是单向的,只能从井下向地面传送数据,不能从地面向井下传送数据和指令,也不能在仪器下井后遥控改变其工作模式。
但不论是中途测试还是钢丝作业测试,都不能进行无线双向数据交换,作业风险大、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地层测试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线数据互传地层测试系统,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无线传输和地面与井下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克服现有的测试设备不能实时无线双向传输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数据互传地层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下仪器和地面仪器,所述井下仪器包括引鞋、用于检测井下数据的测量单元、接收并处理井下数据的井下计算机、用于井下数据传输和接收的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所述引鞋、测量单元、井下计算机和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依次连接;所述地面仪器包括用于地面数据接收和发送的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用于数据处理并向井下发送控制指令的地面计算机,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与地面计算机连接;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通过钻杆或油管连接到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
所述井下仪器的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通过井下配合接头与钻杆或油管连接,钻杆或油管与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连接。
所述井下仪器还包括电池组,所述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包括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电池组一端与井下计算机连接,另一端与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连接,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通过井下配合接头与钻杆或油管连接。
所述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包括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传感器、检波器和滤波器,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与钻杆或油管连接,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分别与地面计算机和传感器接头连接,传感器连接在传感器接头上,检波器一端与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滤波器连接,滤波器与地面计算机连接。
所述井下仪器设置在钻杆或油管内,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通过井下配合接头与打捞接头连接,打捞接头与钻杆或油管预设位置处的测试仪器坐密封连接。
所述井下仪器还包括电池组,所述井下数据传输接收装置包括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电池组一端与井下计算机连接,另一端与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连接,井下脉冲信号发生器通过井下配合接头与打捞接头连接。
所述地面信号接收发送装置包括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传感器、检波器和滤波器,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与钻杆或油管连接,地面脉冲信号发生器分别与地面计算机和传感器接头连接,传感器连接在传感器接头上,检波器一端与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滤波器连接,滤波器与地面计算机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晶生长炉的加热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铌精矿熔融氧化物电解制备铌铁合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