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轴承润滑油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270.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3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严颖波;李军;李若国;杨建科;吴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7207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轴承 润滑油 油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箱油路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160马力推土机变速箱输入端轴承润滑油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160马力推土机动力换挡变速箱输入端轴承润滑油路结构中,润滑油自润滑阀润滑轴承后在轴承、骨架油封、油封座、联轴节形成的腔内汇集并形成小漩涡,进而生成油压导致骨架油封漏油概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润滑油顺利泄入变速箱油底壳的变速箱轴承润滑油油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箱轴承润滑油油路结构,包括轴承、轴承座、行星架、油封座、骨架油封、联轴节和润滑油道,所述轴承、骨架油封、联轴节和油封座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油封座与密封腔的接触处设置泄油槽A,轴承座与轴承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B,行星架与轴承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轴承润滑油路结构的不足,通过在油封座、轴承座与行星架上增加泄油槽,使润滑油顺利泄入变速箱油底壳,避免润滑油在轴承、骨架油封、油封座、联轴节形成的腔内汇集,降低骨架油封漏油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润滑油道;102、油封座;103、骨架油封;104、联轴节;105、密封腔;106、轴承座;107、行星架;108、油路;10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及现有的变速箱轴承油路结构包括:轴承109、轴承座106、行星架107、油封座102、骨架油封103、联轴节104和润滑油道101。轴承109、骨架油封103、联轴节104和油封座102之间形成密封腔105。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油封座102与密封腔105的接触处设置泄油槽A201,轴承座106与轴承109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B202,行星架107与轴承109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C20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润滑油流入润滑油道101,部分经过油路108润滑行星轮轴滚针轴承,另一部分经过轴承座106的斜油道与行星架107润滑轴承109,最终汇集至密封腔105内,随着密闭腔105内润滑油越积越多形成压力,骨架油封103与联轴节104结合面容易出现漏油现象。在油封座102与密封腔105的接触处设置泄油槽A201,轴承座106与轴承109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B202,行星架107与轴承109的接触端设置泄油槽C203,则润滑油在经过润滑轴承109后便经泄油槽A、泄油槽B和泄油槽C循环至变速箱油底壳,不会在密封腔105内汇集形成压力,避免骨架油封103与联轴节104结合面容易出现漏油现象,降低骨架油封漏油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自动变速箱清洗换油机
- 下一篇:减震无声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