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油基钻屑随钻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5531.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董怀荣;李琴;郭振;安庆宝;曾飞舟;付广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油基钻屑随钻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废弃物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钻井油基钻屑随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页岩油气钻井而言国内外普遍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但在钻井过程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含油废弃钻屑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不能随便排放,需要回收钻屑中的油基钻井液及对油基钻屑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钻屑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后方可排放。
我国对于油基钻屑处理目前只是从钻井现场拉回到远离井场的焚烧中心,焚烧去除钻屑表面的油,产生的废气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而且焚烧不能去除钻屑内部的油。目前国内油基钻屑随钻清洗处理技术还是空白。
发明创造名称“废弃钻井液随钻处理成套设备”,申请号“200920091118.4”的公布的技术方案是先采用复合絮凝处理含有岩屑的废弃水基钻井液,再经过压滤机干燥岩屑,对压滤机的污水进行精细过滤深度处理。该设备只能处理水基钻井液产生的水基钻屑,复合絮凝破坏了水基钻井液的性能,不能回收水基钻井液,无法处理油基钻井液产生的油基钻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页岩油(气)过程中钻井油基钻屑处理装置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对钻进过程产生的油基钻屑进行油基钻井液回收和钻屑随钻清洗处理,经过处理后,钻屑含油量达到现场环保排放的标准的钻井油基钻屑随钻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搅拌器和泵、脱液干燥机、电路控制柜;其中:外来的油基钻屑和基础油通过管线引入前置搅拌器中,前置搅拌器由泵连接到前置脱液干燥机;经过前置脱液干燥机的分离的液相通过管线引入钻井液系统,分离的残渣引入中置搅拌器;后置搅拌器通过泵引入中置搅拌器;中置搅拌器通过泵连接到后置脱液干燥机;后置脱液干燥机设有残渣排出通道。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在中置搅拌器与后置脱液干燥机之间设有通过泵连接的液相返回回路,在中置搅拌器上还通过泵引出废液输出管线;前置和后置脱液干燥机的残渣由螺旋输送机引入或引出。
在中置搅拌器上设有加热器;所述的脱液干燥机为离心机。
中置搅拌器上设有的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器或循环介质的热管加热器。
油基钻屑随钻处理装置,对钻进过程产生的油基钻屑进行油基钻井液回收和油基钻屑清洗处理。采用多种新型设备系统集成,具有搅拌、混合、粉碎、去油清洗、脱液干燥的功能。采用油基钻井液回收和钻屑清洗分步实施:由前置搅拌和前置分离完成对井队固控设备排出的含液较高的油基钻屑的混合、搅拌、粉碎、脱液甩干,回收油基钻井液。由中置搅拌和后置分离完成对初步甩干后钻屑的去油清洗、甩干、排出;由后置搅拌完成用于去油清洗的综合处理剂的调配及回收失去清洗能力的废液;由螺旋输送机完成对达到现场环保排放标准的干钻屑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清洗装置可以对综合处理剂和油基钻屑的混合液进行加热,达到更好的去油清洗效果。去油清洗用的综合处理剂采用生物酶、水、表面活性干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对油基钻屑进行现场随钻处理。2、能够处理和回收油基钻屑表面和内部的油,钻井油基钻屑随钻处理后,钻屑中油基钻井液回收率大于90%,节约了成本;清洗处理后钻屑含油量<1%,达到现场排放环保要求。3、综合处理剂具有清洗能力强、环保、无异味、对人体和环境无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综合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实施例的预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回收清洗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实施例的调配和存储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实施例的螺旋输送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控制柜,2-搅拌机,3-供浆泵,4-离心机,5-搅拌机,6-供浆泵,7-离心机,8-控制柜,9-加热棒,10-搅拌机11-表面活性干粉箱、12-供浆泵、13-废液仓、14-生物酶仓、15-配液仓、16-供浆泵、17-控制柜、18-螺旋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5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统计用电量及电费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