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从馏分中间预切割的轻烃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5205.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罗自坚;吴德娟;徐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4 | 分类号: | C07C7/04;C07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馏分 中间 切割 分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馏分中间预切割的轻烃分离系统,用于前脱丙烷流程的C3‑/C4+分离。
轻烃分离,指的是乙烯装置等相关生产装置对其回收的氢气及碳一至碳五烃类混合物(缩写:H2‑C1‑C5)进行的分离。
碳二及更轻馏分(含氢气)缩写为C2‑,碳三馏分缩写为C3,碳三及更轻馏分(含氢气)缩写为C3‑,碳四馏分缩写为C4,碳四及更重馏分缩写为C4+,碳三与碳四及更重馏分混合物缩写为C3‑C4+,相邻碳数馏分缩写为Cn馏分、Cn+1馏分,将Cn馏分与Cn+1馏分分离开缩写为Cn/Cn+1分离或Cn‑/Cn+1+分离。
除最终产品乙烯、丙烯的精馏外,现有的轻烃分离技术的各分馏步骤,都是从相邻碳数馏分之间进行切割,把进料馏分分离为Cn馏分和Cn+1馏分,或者分离为Cn‑馏分和Cn+1+馏分。这样的切割在轻烃分离的许多环节是唯一选择,但在有些环节却有能耗较高的缺点。前脱丙烷流程中的C3‑/C4+分离环节,若拘泥于从C3与C4之间切割,这样的缺点就很明显。
用一个塔压体系的分馏塔进行C3‑/C4+分离时,塔温过高会导致塔底高浓度1,3‑丁二烯聚合结垢;塔压过低又会导致下游所需压头不足,且塔顶馏出物的冷凝消耗过多低温位冷量。为避免之,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高、低压两台塔来实现C3‑/C4+分离。但这样的“双塔双压”,实质上只是一台塔的压力不同的上下两段,仍然是从C3馏分与C4馏分之间切割,仍然有能耗高的缺点。
同时,在前脱丙烷流程中拘泥于从C3与C4之间切割,分馏塔所需的全部回流液都必须经加热、撤热,再用更多、更低温位的冷剂冷却、冷凝,因而消耗能量较多;进料中的全部C3馏分都不得不随塔顶馏出物一起流经C2加氢、前端激冷、脱甲烷、脱乙烷系统,不必要地多消耗了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馏分中间预切割的轻烃分离系统,用于前脱丙烷流程的C3‑/C4+分离。它先将H2‑C1‑C5从C3馏分中间切割成C3‑和C3‑C4+;再将C3‑C4+馏分从C3、C4之间切割成C3和C4+。这样,H2‑C1‑C5被分为C3‑、C3、C4+三部分。被分离出来的C3馏分,可以作为前面的预切割塔(即高压脱丙烷塔)的第二回流,以减少高压脱丙烷塔对主回流的需求及相应能耗;亦可直接去其应去的下游处理系统,而不必随C3‑馏分一起流经C2加氢、前端激冷、脱甲烷、脱乙烷系统,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5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运动面料
- 下一篇:一种制动器电磁铁弹性元件的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