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相序检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34871.2 | 申请日: | 201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贺富堂;王曙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9/18 | 分类号: | G01R29/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仪器仪表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说,是一种检测三相电源及相序的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三相交流相序检测的仪器主要有TG2TG3相序指示器,是由上海宇泰电器仪表实业公司生产的。其结构类似于电度表的结构,用转盘的方向来判定三相交流电源的相序,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且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缺相检测也不够全面与直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理论与技术上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相相序检测器,一机两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一次见效”,检测准确,显示醒目,功耗微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相相序检测器,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为:三相电源分别通过限流电阻R1、R2、R3与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串联形成的对称Y形结构;U1相电源依次通过限流电阻R9和发光二极管LED4连接在晶闸管SCR1的阳极A上;U2相电源通过二级阻容移相与分压整流电路相连,所述分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限流电阻R8连接到晶闸管的极控极G端,所述晶闸管的阴极K连接在U3相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二级阻容移相电路包括电阻R4、电容C1、电阻R5、电容C2,其中,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连接,U2相电源连接在电阻R4上,电阻R4通过电容C1与U3相 电源相连,电阻R5通过电容C2与U3相电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分压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二级阻容移相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U3相电源相连,所述二极管D1与电阻R7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的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和红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三相缺相检测电路、两级电容,电阻移相位技术及晶闸管控制技术,用于三相相序检测电路,使相序指示灯因相序不同而发出不同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晶闸管微导通的示意图;
图3为晶闸管全导通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器的外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电阻限流,二极管发光技术,用于三相缺相检测电路;采用两级电容,电阻移相位技术及晶闸管控制技术,用于三相相序检测电路,使相序指示灯因相序不同而发出不同的亮度。根据以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相相序检测器,它主要包括壳体,装在壳体上面的三根测试棒,及装在壳体内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的左一半用于检测三相电源的存在,U1、U2、U3三相电源, 分别通过限流电阻R1、R2、R3与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串联,形成对称Y形连接;检测电路的右一半,用来检测三相电源的相序,U1相电源,通过限流电阻R9,发光二极管LED4,晶闸管SCR1串联连接到U3处;U2相电源通过电阻R4、电容C1、电阻R5、电容C2两级阻容移相,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构成的分压整流电路,产生一个触发信号,该信号通过限流电阻R8接到晶闸管SCR1的控制极G端。
(1)检测三相电源的存在
如图4所示,将壳体上的三根测试棒分别与三相电源接触,如果相应的发光二极管LED1(黄)、LED2(绿)、LED3(红),分别发出黄、绿、红三种光,则三相电源供电正常。
(2)检测三相电源的相序
同时,如果发光二极管LED1(白)发出微光,则U1、U2、U3分别是A、B、C三相;如果发光二极管LED1(白)发出强光,则U1、U2、U3分别是A、C、B三相。
检测相序的原理如下:设U1、U2、U3分别是A、B、C三相,在图2所示的M点,U1、U2均高于U3,SCR1本应导通,但因R4、C1、R5、C2两级阻容移相作用,使SCR1的导通,滞后一角度δ(接近120度),到Q点才导通,到N点时阳极电位A低于阴极电位K而关断,SCR1的导通角很小,所以,LED4发微光。设U1、U2、U3分别是A、C、B三相,在图3所示的M点,SCR1开始导通,到N点时阳极电位A低于阴极电位K而关断,SCR1的导通角为120度,所以,LED4发强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4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