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34706.7 | 申请日: | 201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夏欣;郝维明;李燕;余志伟;陈训刚;李宁;张宏亮;王庆田;赵伟;周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G21C5/06 | 分类号: | G21C5/06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形变 下堆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篮组件的下堆芯板。
背景技术
压水型核反应堆中的吊篮组件,是反应堆内受温度效应影响、辐照效应影响、温差应力影响、流致振动影响最为严重的组件。
下堆芯板是吊篮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堆芯板为燃料组件提供定位和支承。当前,国内、外核电常用的下堆芯板均采用下堆芯板-堆芯支承板组合式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下堆芯板边缘上均布的螺栓2和定位销5把下堆芯板1固定在吊篮筒体3内部的下堆芯板支承环6上。下堆芯板1承担了由燃料组件施加的所有载荷。通过下堆芯板支承环6和堆芯支承柱7,将载荷传递给堆芯支承板4和吊篮筒体3,其中,堆芯支承板4与吊篮筒体3为焊接连接。
现有技术中下堆芯板与堆芯支承板通过堆芯支承柱连接在一起,该下堆芯板是通过定位销和螺栓固定在支承环上的,上述整个结构通过焊接固定在吊篮筒体内。其缺点是,支承环和堆芯支承板分别与吊篮的连接方式仍采用焊接连接,其之间的焊接连接难以控制形变,螺纹连接件间的耐振、耐疲劳、耐老化性差,且结构十分复杂,经济性也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它代替原有的堆芯支承板、支承环、支承柱以及原有的下堆芯板组成的整个较为复杂的结构,并且通过结构的变化,使得其与吊篮筒体的连接方式从焊接和螺栓连接变为销的过盈连接,从而控制下堆芯板形变的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所述的下堆芯板为圆形板,板上设有冷却剂流道孔,所述的冷却剂流道孔四个为一组,冷却剂流道孔的数量与堆芯燃料组件数目一致;所述的下堆芯板的下表面加工有圆周外侧加工有消应力孔,其为沉孔,孔深为100~120mm。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所述冷却剂流道孔的每组个冷却剂流道孔中,相对的两个冷却剂流道孔的一侧设有咬合连接盲孔Ⅰ。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所述的下堆芯板的中心以及圆周上均匀设有对中孔。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下堆芯板的侧面上加工有咬合连接盲孔Ⅱ。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所述的下堆芯板的下表面为法兰,法兰上设有用于其与吊篮筒体连接的连接销孔。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所述下堆芯板上表面的边缘均匀设有工艺定位盲孔。
在上述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中,所述的消应力孔的孔径为下堆芯板直径的1/20。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下堆芯板背面开有消应力孔,能够消除下堆芯板在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应力,防止产生形变;在下堆芯板上开有与燃料组件布置对应的冷却剂流道孔,同时开有用于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的对中孔,满足了冷却剂流动冷却的工艺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对中要求,使得安装更加精确可靠;同时在下堆芯板设计加工为成形板安装的四个工艺定位盲孔,满足了后续成形板安装的要求;另外,咬合连接盲孔的设计满足了下堆芯板和吊篮筒体以及燃料组件定位销的配合安装,使其安装更加精确可靠,同时在法兰上均布有连接用工艺光孔,使下堆芯板与吊篮筒体实现过盈连接,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下堆芯板与吊篮筒体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堆芯板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中:1.下堆芯板;2.螺栓;3.吊篮筒体;4.堆芯支承板;5.定位销;6.下堆芯板支承环;7.堆芯支承柱;8.对中孔;9.工艺定位盲孔;10.冷却剂流道孔;11.咬合连接盲孔Ⅰ;12.消应力孔;13.咬合连接盲孔Ⅱ;14.连接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下堆芯板1采用整体锻件制造,为圆形板,板厚为最优取300mm。板上加工用于冷却燃料组件的冷却剂流道孔10,所述的冷却剂流道孔10为通孔。
在圆形板的下表面加工有法兰,法兰上加工有用于其与吊篮筒体2连接的连接销孔14,将下堆芯板与吊篮筒体过盈连接,使得下堆芯板1安装在吊篮筒体底部。
为了将吊篮组件内的其它相关部件(如成形板)定位安装在下堆芯板上,在下堆芯板上表面的边缘均匀加工四个成形板安装的工艺定位盲孔9。
在下堆芯板1的侧面上加工有咬合连接盲孔Ⅱ13,用于与吊篮筒体的配合安装。
如图3所示,为了将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进行对中,在下堆芯板的中心以及圆周上均匀加工有5个对中孔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47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