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3903.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芳;殷治国;纪彬;吕银龙;邢建升;张天爵;李鹏展;赵振鲁;雷钰;付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7/00 | 分类号: | H05H7/00;H05H13/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医用 回旋加速器 高频 水冷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旋加速器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
背景技术
在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工作过程中,其高频腔局部区域电流密度很高,并且由于高频腔处于真空环境,散热效果差,因此常常导致局部区域温度过高,造成高频腔热变形,从而降低其稳定性。
为避免高频腔的热变形,减小对其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现有技术主要采用加强高频腔强度的方法以降低其热变形,从而提高其稳定性。但由于该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温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效果一般,并存在成本高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高频腔水冷回路的设计方案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热变形带来的问题,提高其稳定性,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包括上D板水冷回路、下D板水冷回路、高频内杆水冷回路和高频腔两侧及底面水冷回路,具体结构如下:
a.上D板水冷回路
在上D板下表面边缘热量累积集中区域加工冷却槽,埋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下行至下D板,并经由下D板尾部设有的冷却槽到达下D板的中心孔,然后依次穿过下D板的中心孔、高频内杆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b.下D板水冷回路
在下D板上表面边缘热量累积集中区域加工冷却槽,埋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沿冷却槽到达下D板的中心孔,然后依次穿过下D板的中心孔、高频内杆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c.高频内杆水冷回路
在高频内杆内部加工螺旋状冷却槽,螺旋状冷却槽上端引出的冷却水管依次穿过高频内杆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螺旋状冷却槽下端引出的冷却水管经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d.高频腔两侧及底面水冷回路
高频腔两侧及底面安装设有冷却槽的冷却板,冷却槽中埋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穿过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回路解决了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工作过程中高频腔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问题,显著降低了热变形,提高了高频腔的稳定性,且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纵剖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上D板和下D板水冷回路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下D板水冷回路示意图
图5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高频内杆水冷回路示意图
图6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两侧及底面水冷回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D板,2.下D板,3.高频内杆,4.冷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包括上D板水冷回路、下D板水冷回路、高频内杆水冷回路和高频腔两侧及底面水冷回路,具体结构如下:
a.上D板水冷回路(参考图1和3)
在上D板1下表面边缘热量累积集中区域加工冷却槽,埋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下行至下D板2,并经由下D板2尾部设有的冷却槽到达下D板2的中心孔,然后依次穿过下D板2的中心孔、高频内杆3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b.下D板水冷回路(参考图1和4)
在下D板2上表面边缘热量累积集中区域加工冷却槽,埋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沿冷却槽到达下D板2的中心孔,然后依次穿过下D板2的中心孔、高频内杆3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c.高频内杆水冷回路(参考图1和5)
在高频内杆3外表面加工螺旋状冷却槽,埋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上端依次穿过高频内杆3中心孔和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下端由高频内杆3外表面经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d.高频腔两侧及底面水冷回路(参考图1和6)
高频腔两侧及底面安装设有冷却槽的冷却板4,冷却槽中埋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穿过主磁铁预留孔引出加速器。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频腔水冷回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现场操作方便,对高频腔的冷却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3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