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3343.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丰;苏进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599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庭院 式蛙类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饲养蛙类的庭院式养殖池。
背景技术
蛙类养殖业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其发展速度快、前景好。棘胸蛙属两栖纲蛙科,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即是国家保护动物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养殖棘胸蛙既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属于流水生活型,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主要以昆虫、蜈蚣、蜘蛛、蝇蛆类为食物,人工驯养棘胸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工饲养棘胸蛙必须对蛙池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水的池体、设于池体内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设于池体开口上的遮光层;所述池体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陆地、浅水区、深水区,所述陆地上设有饵料台,浅水区上设有供蛙类栖息的洞穴、植物种植坑;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于池体内最低处的排水口和用于调节池体内水位高度的排水装置。
进一步的,饵料台设于陆地上远离浅水区的一端。
进一步的,洞穴设于浅水区与深水区相接的一端。
进一步的,洞穴包括设于浅水区上的凹坑、立柱和盖板,所述立柱布置于凹坑周边用于支撑盖板。
进一步的,洞穴高度在0.15-0.25米之间。
进一步的,植物种植坑设有两个,分别布置于浅水区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该进水管上的出水口布置于深水区正上方。
进一步的,遮光层为可透风的黑网。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蛙类养殖池,主要用于幼蛙养殖使用。该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能适应蛙类尤其是棘胸蛙的生长需要,有效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便于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且该种蛙类养殖池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增加养殖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庭院式蛙类养殖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包括池体1、设于池体内的进水系统2和排水系统3、设于池体开口上的遮光层。
池体1四周以石板材(或砖块)砌筑、池底采用水泥砂抹面光滑均匀,不渗透水,池体1底部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将池体分成陆地11、浅水区12、深水区13。陆地11上设有饵料台111,饵料台111设于陆地11上远离浅水区12的一端。浅水区12上设有洞穴121、植物种植坑122、123,洞穴121设于浅水区12与深水区13相接的一端,包括设于浅水区12上的凹坑、采用滑面石头堆成的立柱和杉木盖板,立柱布置于凹坑周边用于支撑杉木盖板,洞穴高度在0.15-0.25米之间。植物种植坑122、123布置于浅水区左右两侧,分别用于种植鱼腥草、溪菖蒲。
进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该进水管上的出水口布置于深水区13正上方,使水垂直注入池体内,保证活水足氧。
排水系统3包括排水口和排水装置,排水口设于池体1内最低处,排水装置可根据幼蛙的生长需要调节池体内水位高度。
遮光层为可透风的黑网,遮光层安装在池口上方。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3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牙刷
- 下一篇:消防水带内衬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