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407.X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4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邢善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种 身份验证 方式 银行 尾随 联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
背景技术
由于银行存储有大量现金,且人员流动量大,因此银行的安防措施尤其重要。现有的银行场所大多分为顾客活动区和银行职员工作区,顾客活动区和银行职员工作区之间设置有防尾随联动门供银行职员出入。现有的防尾随联动门包括分别由控制模块通过电磁锁控制的内门和外门,内门与外门之间设置有仅能容纳一人站立的空间,内门和外门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外门入口处设置有读卡器,用于读取进入人员的信息。当有人员持门卡请求进入时,首先使用读卡器读取门卡上的个人信息,读卡器将个人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再将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远程终端进行核对;当个人信息核对正确后,控制模块通过语音提示装置提示“个人信息验证成功”,此时再由银行职员工作区内的银行职员人工确认请求进入人员的身份后按下开门开关,控制模块接收到开门开关发出的信号后控制电磁锁打开外门;请求进入人员进入外门后立即将外门关闭,外门关闭后,外门上设置的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再控制电磁锁打开内门,完成整个进入过程。现有的银行安防系统中,防尾随联动门对于请求进入人员的验证方式单一,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能够避免防尾随联动门对进入人员身份验证方式单一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升整个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包括分别由控制模块通过电磁锁控制的内门和外门,内门和外门上均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传感器,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人脸识别装置和辅助验证装置,控制模块通过网络与远程终端连接。
所述的辅助验证装置采用读卡器。
所述的辅助验证装置采用密码输入装置。
所述的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指纹验证仪。
所述的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视频监控模块。
所述的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报警模块。
所述的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语音提示装置。
所述的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的基础上增设人脸识别装置和辅助验证装置,增加了进入人员身份验证方式,能够避免由于验证方式单一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升整个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的银行防尾随联动门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由控制模块通过电磁锁控制的内门和外门,内门和外门上均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传感器,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人脸识别装置和辅助验证装置,辅助验证装置可采用读卡器或密码输入装置,控制模块通过网络与远程终端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外门上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指纹验证仪。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视频监控模块、报警模块和语音提示装置,视频监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视频监控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的语音信号输出端连接语音提示装置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出端连接报警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以下几种安全验证方式:
1. 人脸识别与刷卡确认结合;
2. 人脸识别与密码输入结合;
3. 人脸识别、刷卡确认与指纹验证结合;
4. 人脸识别、密码输入与指纹验证结合。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请求进入人员分为两类,并为其赋予不同权限。一类是本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此类人员身份经验证成功后可直接进入;另一类是保安押运人员、维修人员、考察人员等非本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此类人员身份经验证成功后,还必须有本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利用个人身份为其进行再次确认,才能进入。
下面以第一种安全验证方式,即人脸识别与刷卡确认结合的安全验证方式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