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水上急救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358.X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张春霞;曾群丽;孙慧伶;乐岭;熊楚梅;周道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文;张春霞;周道裕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水上 急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气式水上急救圈。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乘船或水上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水上事故时有发生。救生圈作为水中安全器具,需要预先充气后才能使用。由于它体积庞大,携带很不方便,不可能每个乘客佩带一只,一旦发生事故时就难以及时发放给乘客、发挥其救生作用,同时在一些潜水救人、水下捞物等场所也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特别是在士兵出行或执行任务时,体积较大的救生圈也不方便携带。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09988U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圈,由气体发生器和环形气袋构成。而气体发生器是由带端盖的储液室、充气阀、密封圈、自锁弹簧;注液阀、密封圈及复位弹簧构成。环形气袋的外表面附有至少一个长条状硬质纤维按扣,在环形气袋被充气之前,该水上救生圈能束紧在使用者的腰部。这种水上救生圈安全可靠,不会因为误动作而触动充气部件。但是这种救生圈的结构复杂,浮力小,使用性能低。同时,在使用现有的水上救生圈实施救生时,有时被救者受伤了需要用到的药品,也无法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气式水上急救圈,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能实现救生时自动充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气式水上急救圈,包括设有储气腔的气囊带,所述气囊带上设有气体发生装置,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腔体以及用于密封腔体充气开关,所述储气腔与腔体内分别装有能相互发生反应并产生足够填充储气腔的气体发生剂,储气腔与腔体之间设有阀门,所述充气开关控制阀门的打开使腔体与储气腔连通。当需要使用该充气式水上急救圈时,打开充气开关使气囊带的储气腔与气体发生装置的腔体连通,由于两腔体内装设有能够相互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此时,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足够填充满储气腔,从而使急救圈快速充满气并能在水上产生足够的浮力,达到救生目的。
改进之一,所述气囊带上设有储药格,所述储药格设于储气腔外壁。在使用水上救生圈实施救生时,特别是士兵携带外出执行救援任务时,待救者很可能会受伤,此时需要必须的药品急救,而在气囊带上设置储药格,使携带水上急救圈的同时能携带必须的急救救援药品。
优选地,储药格为设有开口的密闭盒,关闭储药格时能防止水进入而失药品失效。
改进之二,所述气囊带上设有气囊带连接两端的连接装置,可将气囊带连接成一环形结构,方便携带。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为插扣,气囊带的两端通过插扣连接成一圆环形,构成可系于腰间的腰带。插扣结构更便于开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剂为气体、固体和液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气体发生剂可以是盐类或金属类氢化物等,只要能相互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即可。
优选地,所述气囊带由弹性材料制成,平时不需要使用时,折叠及收纳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水上急救圈设有两个能通过充气开关控制阀门打开而连通的腔体,两腔内分别装有能相互发生反应并产生足够填充储气腔的气体发生剂,使用时,打开充气开关使气囊带的储气腔与气体发生装置的腔体连通,此时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足够填充满储气腔,从而使急救圈快速充满气并能在水上产生足够的浮力,达到救生目的。该水上救生圈的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能实现救生时自动充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水上急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水上急救圈充气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事实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水上急救圈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设有储气腔11的气囊带10,气囊带10上设有气体发生装置20,气体发生装置20包括腔体21以及用于密封腔体21充气开关22,储气腔11与腔体21内分别装有能相互发生反应并产生足够填充储气腔11的气体发生剂,储气腔11与腔体21之间设有阀门,充气开关22控制阀门的开闭使腔体21与储气腔11连通。其中,气体发生剂为气体、固体和液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实施例中,储气腔11与腔体21内分别装有叠氮化钠与硝酸铵,二者混合反应生成氮气、一氧化二氮和水蒸气,使气囊带10的储气腔11内充气,充分发挥水上救生圈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文;张春霞;周道裕,未经蒋文;张春霞;周道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装置
- 下一篇:设置在公交车上的搁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