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064.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汪爱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陵科力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12 | 分类号: | F16K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1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观测 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关键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现有的阀门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手轮旋转带动阀板上下运动,这样实现阀门的关闭或开启。但是,这样的阀门,在使用时,不易观测内部情况,往往需要拆卸后才能观测内部情况,非常麻烦。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便于观测的阀门包括阀盖,所述阀盖上设有至少一个探测孔。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孔围绕所述阀盖中心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孔上设有孔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观测的阀门,通过在阀盖上设置至少一个探测孔,在不需要拆卸阀门的情况下,就可以观察阀门内部情况,简便快捷。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请参阅图1,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阀门包括阀体1,阀盖2、阀板3、阀杆4、阀板密封圈5、压盖6、手轮7和阀体密封圈8。阀体1的内部设有较大的腔体,且两端有敞开的开口,这样便于流体的进入和流出。阀盖2安装在阀体1的上方,阀盖2内部设置有一定的腔体,且该腔体与阀体1内部的腔体相互匹配。阀盖2和阀体1之间设置有阀体密封圈8,以防流体泄露,利用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将三者紧紧锁紧在一起。阀盖2上端的口部较小,且口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
在阀体1的较大的腔体中心位置,安装有阀板3,阀板3的两侧与阀体1之间安装有阀板密封圈5,阀板3为扁平的板状,其大小比阀体1中的腔体稍大,正好可以阻止流体在阀体1中流动。阀板3的正上方安装有阀杆4,阀杆4上设置有外螺纹。阀杆4穿过阀盖2上端的口部,且阀杆4上的外螺纹与阀盖2口部的内螺纹相互啮合。
在阀盖2上端设置有压盖6,压盖6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孔,压盖6与阀盖2螺纹锁紧。压盖6上端设置有手轮7,手轮7中心设置有细长的中心杆7a,中心杆7a穿过压盖6的中心孔,与阀杆4连接固定在一起。
当旋转手轮7时,中心杆7a带动阀杆4旋转,在阀盖2口部螺纹配合下,阀杆4旋转并上下移动,这样通过阀杆4的上下移动带动阀板3的上下移动,最终实现阀门的开启与关闭。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观测的阀门是在现有阀门结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改进零部件包括:阀盖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观测的阀门,包括阀盖2′,所述阀盖2′上设有至少一个探测孔9,所述探测孔9围绕所述阀盖2′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探测孔9上设有孔盖10。
当不需要观测时,关闭孔盖10,防止探测孔9积尘。当需要观测时,打开孔盖10,通过探测孔9观察内部情况,在内部比较暗的情况下,同时打开两个探测孔,在一个探测孔观测,另一个观测孔透光。
通过在阀盖2′上设置至少一个探测孔9,在不需要拆卸阀门的情况下,就可以观察阀门内部情况,简便快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陵科力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铜陵科力阀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0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