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1750.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6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和军;张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式煤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工业炉窑的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部,燃烧设备、燃烧方法类,燃烧设备技术对炉内燃烧器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2010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专利为:201020543954.4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是《一种脊式炉内燃烧器》的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部,燃烧设备、燃烧方法类,燃烧设备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发明,它有效的解决了块状物料的均匀煅烧技术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工业煤粉在燃烧载体内输送过程中的煤粉管易磨损,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燃烧器内煤粉管使用寿命的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助燃介质腔、煤粉管和燃烧口,所述的助燃介质腔位于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所述的煤粉管设置在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与燃烧口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在煤粉储存管的末端设置挡板,煤粉储存管与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
在所述的外层保护壳内设有降温介质填充的降温介质腔。
所述的燃烧口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层保护壳,2、煤粉管,3、降温介质腔,4、燃烧口,5、助燃介质腔,6、煤粉储存管,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1、助燃介质腔5、煤粉管2和燃烧口4,外层保护壳1采用耐热合金钢加工制造成矩形结构,横向贯穿安装在工业炉窑内,外层保护壳1设有降温介质腔3,在降温介质腔3内填充有降温介质用来降温保护外层保护壳1,在外层保护壳1的下侧各设有多个燃烧口4,煤粉管2通过煤粉储存管6与燃烧口4相通且设置于与燃烧口4相对应的外层保护壳1内,助燃介质腔5位于外层保护壳1内并与燃烧口4相通,煤粉储存管6的末端设有挡板7,挡板7与煤粉储存管6形成封闭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工业炉窑对炉内物料进行煅烧时,工业煤粉注入煤粉管2内并通过煤粉储存管6自磨转向输送到燃烧口4处,工业煤粉在燃烧口4处与形成旋转气流的助燃介质充分混合,点火燃烧后,对炉内物料进行煅烧。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1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小型烟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蒸汽发生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