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自适应型气体输送管道连续排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1741.3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3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笛;蔡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笛 |
主分类号: | F17D3/14 | 分类号: | F17D3/14;F17D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43106 | 代理人: | 邬松生 |
地址: | 417009 湖南省娄***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自适应 气体 输送 管道 连续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企业为排除煤气、压缩空气、蒸汽、天然气等输送管道中冷凝水的压力自适应型气体输送管道连续排水器。
背景技术
用于输送气体的管道在经过一段距离和时间后会积聚冷凝水,为了保证输送气体的畅通无阻及保证使用的高效和安全,必须将输送气体管道中的冷凝水排出,排出(放出)冷凝水所用的设备(或装置)称之为气管道排水器。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计或制造过不同类型的排水器,如ZL200420034909.0“无污染防煤气泄漏自动排水器”、ZL200620051238.8“一种新型煤气管道排水器”、ZL200720064040.8“煤气管道自动排水器”等就是其中的实例,它们各具特色,也发挥过不同作用……但因这些排水器均为水封式煤气排水器,经过一段使用后均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①适用压力低,过载能力小。当管道中的介质压力波动过大时,排水器容易被击穿。
②传统的排水器的内部管道和隔板完全封闭在筒体内,其中任何一根管道或隔板的焊缝穿孔时,整个排水器只能报废不能修复(即可修性差),尤其是隔板数量大的排水器,根本无法检查或处理管道的穿孔事故。
③因积污面积小,清淤频繁,增加(大)检修工作量。
④需要经常补水,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可靠、自动适应管道中介质压力、不需补水、制作简单、安装和维护方便、不会被管道的压力击穿以及环保节能的压力自适应型气体输送管道连续排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型气体输送管道连续排水器包括上导向套、上盖板、导向杆、浮筒上端板、故障诊断阀、浮筒体、进水端法兰、均压管、进水立管、进水横管、盲板、污物过滤器、浮筒下端板、密封柱、过渡板、下导向杆、排水口密封环、排水立管、连接弯头、出水横管、托座闷板、托座法兰、托座引导管、排污管、上端板、加强筋、副筒体、蒸汽疏水管、下端板、底支撑、蒸汽进管、观察孔以及主筒体,下端板放置在数量大于等于3的底支撑上,下端板的上表面固连有副筒体,在副筒体的外侧壁分别连接有蒸汽进管和蒸汽疏水管,在副筒体的上端同主筒体的下端间固连有上端板,穿过下端板中心孔的加强筋的一头同上端板的下侧面相连,加强筋的另一头固连在下端板的中心孔处。
在主筒体的下端侧壁安装有排污管,与排污管(最佳)成900在主筒体的外壁连接(固连)有观察孔。选择与排污管同侧在主筒体的侧壁上装有托座引导管。在托座引导管端头的外壁固连有托座法兰,托座闷板与托座法兰相连,出水横管穿过托座闷板从托座引导管中伸入到主筒体内腔同连接弯头的一端相连,连接弯头的另一端连通排水立管的下端,排水立管的上端中心孔的内壁中配置有排水口密封环,配置在过渡板中心孔中的密封柱对着排水立管上的排水口。排水立管位置在数量大于等于2的下导向杆的内周边构成的空间中,下导向杆装配在过渡板上,过渡板同浮筒下端板的下侧表面固连。浮筒下端板固连在浮筒体的下端,浮筒体的上端固连有浮筒上端板,在浮筒上端板的中心孔处配有导向杆。在主筒体的顶端连接有上盖板,在上盖板上的中心部位配置有上导向套,导向杆位置在上导向套中。在主筒体的上端外壁上安装有故障诊断阀。
在主筒体的下端侧壁安装有进水横管,在进水横管的端头有盲板封堵,靠近主筒体在进水横管的内腔设置有污物过滤器,在污物过滤器和盲板之间于进水横管的外壁安装有进水立管并连通,进水立管的上端装有进水端法兰。进水立管上端装有的均压管连通主筒体的内腔。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型气体输送管道连续排水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在于:
①承压能力大、应用范围广。压力在1.0~2.0MPa的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不会击穿。可广泛应用于煤气、蒸汽、压缩空气、天然气等气体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冷凝水连续安全排放。
②密封性能好。当排水器中的冷凝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实现正常排水,当排水器内无水或密封部分的半球形塞柱或者圆锥形塞柱磨损时密封柱在重力作用下插入密封环内,完全封死排水通道,防止煤气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笛,未经杨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1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