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校车用单纵臂后空气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1404.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强;张乔峤;第五军锋;么广钦;鲁亮;孙永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7 | 分类号: | B60G11/27;B60G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用单纵臂后 空气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校车用单纵臂后空气悬架。
背景技术:
近两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校车安全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为此也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随着社会对校车安全的逐渐重视,校车生产制造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校车安全性能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关注校车的舒适性及平顺性,目前国内大部分校车的悬架系统为板簧悬架,板簧悬架系统刚度大,减震性能差,对地面冲击载荷的衰减能力较差,进而会造成整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校车用单纵臂后空气悬架,采用空气弹簧代替钢板弹簧,因空气弹簧的刚度小,偏频低,能更好的缓和地面冲击载荷,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校车用单纵臂后空气悬架,其中:包括托架、车架、车桥、气囊、减震器及推力杆,两个托架平行设置,托架前端通过悬臂与车架连接,托架的中部与车桥固定,托架后端设置有气囊,气囊下端与托架固定,气囊上端与车架固定,车桥与车架通过推力杆连接,托架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固定,减震器的下端与托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推力杆为V型推力杆,V型推力杆的尖端与车桥连接,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叉端分别与车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车桥及车架上均固定有推力杆连接座,V型推力杆的尖端与车桥上的推力杆连接座铰接,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叉端分别与车架上的推力杆连接座铰接。
进一步,所述的托架中部通过橡胶轴承与下托板连接,下托板与车桥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托架的前端通过橡胶轴承与悬臂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两个托架的后端通过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采用空气弹簧代替钢板弹簧,因空气弹簧的刚度小,偏频低,能更好的缓和地面冲击载荷,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较低的偏频,满足更高的平顺性和舒适性要求;同时保证系统结构紧凑,装配便利,使资源得到合理化运用;在保证系统使用的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优化零部件设计,合理降低重量,达到降低车辆运营成本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前端与悬臂下端采用橡胶轴承连接,托架中部与下托板9通过橡胶轴承连接,并合理布置其空间位置以确保能够得到更高的可靠性和减少噪声、磨损等效果。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容易,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强度高,高集成,适应性强等优点,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适合批量化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校车用单纵臂后空气悬架,包括托架1、车架2、车桥3、气囊4、减震器5、横梁6及推力杆7,两个托架1平行设置,两个托架1的后端通过横梁6连接。托架1前端通过悬臂10与车架2连接,托架1的前端通过橡胶轴承与悬臂10的下端连接,托架1的中部与车桥3固定,托架1中部通过橡胶轴承与下托板9连接,下托板9固定在车桥3上,托架1后端设置有气囊4,气囊4下端与托架1固定,气囊4上端与车架2固定,车桥3与车架2通过推力杆7连接,推力杆7为V型推力杆,车桥3及车架2上均固定有推力杆连接座8,V型推力杆的尖端与车桥3上的推力杆连接座8铰接,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叉端分别与车架2上的推力杆连接座8铰接。托架1与车架2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器5,减震器5的上端与车架2固定,减震器5的下端与托架1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气囊4代替钢板弹簧,因气囊4的刚度小,偏频低,能更好的缓和地面冲击载荷,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1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