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型模块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9564.5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国占昌;刘健;王旭;焦向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3/08 | 分类号: | F28F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杨宝兰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模块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片散热器片插接压合后形成的加强型模块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片是由翅片和基板挤压形成,将多片散热器片插接压合后形成模块散热器,模块散热器的多个翅片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能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因此,模块散热器也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检测模块散热器的优劣,其中要考察模块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散热器片之间的热传递效率直接影响模块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器片之间热传递效率受传热面的大小、传热面的均匀分布情况以及传热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相关。公开号为CN201422071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善界面结构形态及结合强度提高散热效果的增强型模块散热器,图1是现有散热器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散热器片的一侧是“V”型凹槽,另一侧是“V”型凸起。若干片凹槽与凸起对插叠在一起,用压力机压紧。由于结构的限制,凹槽与凸起之间的配合不能过于紧密,以防止在压合过程中“V”型凸起不能完全压入凹槽内形成缝隙并影响结合强度。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 面11、12、13、14由于存在公差不能完全处在同一直线上,同理,面15、16、17、18也不能完全处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压合后的面11和15、12和16、13和17、14和18也不能全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其中,有的面与面之间贴合非常紧密,有的面与面之间贴合就不会很紧密,甚至存在缝隙;压合后出现散热器片与散热器片之间很大一部分(60%-75%)传热面之间的贴合不是很紧密,甚至出现缝隙,会降低整体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器片之间贴合紧密,散热效率高的模块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模块散热器,包括,散热器片,多个散热器片组成模块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片的一端为蓄热基板,另一端为翅片;所述蓄热基板的两侧以中轴线为基准形成对应的凹凸梯形齿。
所述梯形齿的齿壁与垂线成2度夹角。
所述凹凸梯形齿中的凹梯形齿的齿距小于相对应的凸梯形齿的齿距;所述凹凸梯形齿中的凹梯形齿的齿高A大于相对应的凸梯形齿的齿高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散热片的齿牙形状规则,厚度均匀,对压力机压合时的容错量较大,容易挤压成型,不易出现错位和缝隙;另外,传热面分布均匀,提高每个传热面的利用率;压合后的散热片之间贴合紧密程度高,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散热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单体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接压合后的模块散热器平面示意图。
图中:
21. 蓄热基板 22. 翅片 23.梯形齿 24. 凹梯形齿
25. 凸梯形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模块散热器,包括,散热器片,多个散热器片组成模块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片的一端为蓄热基板21,另一端为翅片22;所述蓄热基板21的两侧以中轴线为基准形成对应的凹凸梯形齿23,规则的齿形使散热面在基板上的分布均匀,能最大化的利用每个散热面;所述凹凸梯形齿23中的凹梯形齿24的齿距小于相对应的凸梯形齿25的齿距,散热片压合后,凸梯形齿与凹梯形齿的侧面会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梯形齿23的齿壁与垂线成2度夹角,由于插接的方式为过盈配合,夹角可以使压合时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插接的更加顺利,夹角也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压合后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可能在后序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缝隙甚至散热片脱落的现象;所述凹凸梯形齿23中的凹梯形齿24的齿高A大于相对应的凸梯形齿25的齿高B,不同的齿高会使得散热片之间贴合的非常紧密和稳定,不会出现有的面与面之间贴合的非常紧密,而有的面与面之间贴合不紧密,甚至存在缝隙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模块与模块直接的传热面至少有50%是贴合非常紧密的,从而提高了模块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散热片的齿牙形状规则,厚度均匀,对压力机压合时的容错量较大,容易挤压成型,不易出现错位和缝隙;另外,传热面分布均匀,提高每个传热面的利用率;压合后的散热片之间贴合紧密程度高,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9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的水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三沙漏四管孔散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