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28553.5 | 申请日: | 201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8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峰;王永红;李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L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卡车 离合 管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
重型卡车的离合管路通常采用邦迪管和钢丝编织胶管来连接离合总泵和离合分泵,如图1所示,离合总泵1依次与第一邦迪管2、第一管接头3、第二邦迪管4、第二管接头5、第一钢丝编织胶管6、固定支架7、第二邦迪管8、第三管接头9、第二钢丝编织胶管10及离合分泵11连接。由于邦迪管为硬管,其走向和长度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计算校核才能保证装配过程中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因此装配工艺较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简单的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简单的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邦迪管、第一管接头、第二邦迪管、第二管接头及钢丝增强尼龙软管,其中所述钢丝增强尼龙软管通过管夹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接头为扣压式胶管接头。
优选地,所述钢丝增强尼龙软管的外径为12mm,内径为6mm。
优选地,所述钢丝增强尼龙软管通过四个管夹与底盘制动气管固定。
优选地,所述管夹为P型塑料管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采用一根钢丝增强尼龙软管代替常用的两根钢丝编织胶管连接一根邦迪管的结构,不但装配更简单,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而且钢丝增强尼龙软管内芯为尼龙,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及耐老化性能,其价格也更为低廉。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的管接头数量较常用结构更少并去除了固定支架,因此能有效减少制动液在管路装置中运行时的压力损失。
进一步地,第二管接头采用扣压式胶管接头能更好地密封管路装置。
进一步地,第二管接头采用扣压式胶管接头能更好地密封管路装置。
进一步地,钢丝增强尼龙软管的外径设置为12mm,内径设置为6mm,能在满足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压力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小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钢丝增强尼龙软管通过四个管夹与底盘制动气管固定的设置在简化装配工艺的基础上使钢丝增强尼龙软管的位置更为固定。
进一步地,使用P型塑料管夹能降低成本,方便装配。
图1为常用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离合总泵‑1,第一邦迪管‑2,第一管接头‑3,第二邦迪管‑4,第二管接头‑5,第一钢丝编织胶管‑6,固定支架‑7,第二邦迪管‑8,第三管接头‑9,第二钢丝编织胶管‑10,离合分泵‑11,钢丝增强尼龙软管‑12,管夹‑13。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所示,离合总泵1依次与第一邦迪管2、第一管接头3、第二邦迪管4、第二管接头5、钢丝增强尼龙软管12及离合分泵11连接,钢丝增强尼龙软管12通过管夹13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想到,第二管接头可有扣压式胶管接头、扩口式管接头和卡套式管接头等多种选择,优选为扣压式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型卡车离合管路装置的管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管夹的个数、类型和钢丝增强尼龙软管的固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钢丝增强尼龙软管12通过四个管夹13与底盘制动气管固定,且所述管夹为P型塑料管夹。
钢丝增强尼龙软管的内芯为尼龙,增强层为钢丝编织,外皮为聚氨酯,其抗压能力强,耐冲击性能比内芯为橡胶的钢丝编织胶管高出30%,外表光滑、易弯曲、内壁光滑且阻力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钢丝增强尼龙软管尺寸,在本实施例中,钢丝增强尼龙软管12的外径为12mm,内径为6mm。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8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隙自调式制动轮缸
- 下一篇:一种重型卡车用驾驶室翻转轴复合滑动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