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通风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26777.2 | 申请日: | 201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0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黄武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玖毅五金制造(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H02N6/00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通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器,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通风器。
现有技术的通风器一般主要分自然通风、风力通风和电力通风,自然通风主要依靠自然的气流流动达到通风的目的,价格经济而普遍适用,但是通风量较小,对于通风要求高的室内并不适用;风力通风依靠特殊的造型用风力来带动,一般安置在户外,在有风的情况下才会转动而达到通风的目的;电力通风可以安装在任何有电源的地方使用,但是需要时刻耗用电力,且相较于其它通风器所耗费用较高。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通风器,该太阳能通风器环保、节能,通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通风器,包括风扇、承载底座和太阳能板,所述承载底座上设有通风口,风扇固设于承载底座上,且风扇的出风侧与承载底座的通风口正对连通,太阳能板固设于承载底座上,太阳能板给风扇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底座背向风扇的一侧设有将出风口覆盖的导风罩,该导风罩设有朝下的出风口,且该导风罩与承载底座出风口正对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45°,太阳能板固定于导风罩与承载底座出风口正对的侧壁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底座的通风口上设有百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百叶片的出风方向与导风罩出风口方向对应倾斜向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太阳能板给通风器的风扇供电,环保节能,通风器风力大,通风效果好,承载底座上设置向下倾斜的百叶片和导风罩,使得室内空气向下排出,避免排出的不良空气直接向外扩散,污染环境,太阳能板与竖直方向存在15°~45°夹角,确保太阳能板达到最佳储能效果与蓄能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底座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底座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一种太阳能通风器,包括风扇1、承载底座2和太阳能板3,所述承载底座2上设有通风口,风扇1固设于承载底座2上,且风扇1的出风侧与承载底座2的通风口正对连通,太阳能板3固设于承载底座2上,太阳能板3给风扇1供电,当日照照射到太阳能板3产生蓄能,该能量通过电线驱动风扇1转动从而达到通风的目的。本太阳能通风器无需电能,通风能力也明显优于自然通风器,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节能环保,优势明显。本实用新型应尽量安装在接收日照条件较好的建筑物位置,发生的主要作用有两点:
一、通风效果:当没有日照时起自然通风的效果;当接收到日照时蓄能后风扇1旋转,达到对室内强制排风的效果,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一天接收日照最佳时间为10:00~16:00,期间风扇1会持续旋转,以12V的太阳能板3及3W的风扇1为例,该时段正常接收日照的排风量约为36m3/h,足够家庭及一般办公使用,而排风量又视风扇1功率及太阳能板3蓄能量不同而略有差异,因此能起到非常好的通风作用。
二、温度调节:因太阳能通风器良好的通风效果而促进室内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对室内的气温调节的效果。
所述太阳能板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45°,从而接收日照达到最佳储能效果与蓄能时间。
所述承载底座2背向风扇1的一侧设有将出风口覆盖的导风罩4,该导风罩4设有朝下的出风口,且该导风罩4与承载底座2出风口正对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45°,太阳能板3固定于导风罩与承载底座2出风口正对的侧壁外侧。
所述承载底座2的通风口上设有百叶片5。
所述百叶片5的出风方向与导风罩4出风口方向对应倾斜向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玖毅五金制造(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玖毅五金制造(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6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