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6431.2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兰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蓝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外部输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应用于触摸式电容屏的电容笔。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输入设备,触摸式电容屏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是一种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人们采用电容笔可以与触控式电容屏幕更好地完成人机对话操作。传统的电容笔一般包括笔身和笔身前端的电容笔尖等,通过触摸式电容屏幕感应电容笔笔尖,两者形成耦合电容,进而通过检测电容的改变来确定电容笔尖的位置,以进行相关的信息输入。由于电容笔发送一个微弱的电流给到触摸式电容屏,触摸式电容屏上进而反映出信息输入的内容,但该些信息如字体或字母的线条都较为僵硬,不美观,也不容易使得控制器所接受将其存储起来,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容笔的功能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提高和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显示在触摸式电容屏的笔迹线条粗细变化丰富,能够产生自然的笔锋的电容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电容笔,包括笔杆,与笔杆一端螺接的笔帽,与笔杆另一端螺接的上盖,安装于笔杆腔体内的笔芯、PCB板和电容;
所述的笔芯的一端套有一圆锥状的笔尖,该笔芯的中部套有一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由设置于笔杆和笔帽腔体内壁上的凸起止位;所述的笔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硅胶垫连接感应垫片,该感应垫片与固定于PCB板支架上的PCB板的一端动接触,且其一端连接一导电体;所述的PCB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硅胶垫与电容连接;所述的导电体设有至少两个凸起,该些凸起与嵌于笔杆上的按键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感知书写人员在触摸式电容屏上书写时的力度的变化,进而通过PCB板感知电流的微弱变化,使得触摸式电容屏的字迹线条粗细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笔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具有能使显示触摸式电容屏的笔迹线条粗细变化丰富,能够产生笔锋的效果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笔杆,(2)笔帽,(3)上盖,(4)笔芯,(5)PCB板,(6)电容,(7)笔尖,(8)弹簧,(9)凸起,(10)第一硅胶垫,(11)感应垫片,(12)PCB板支架,(13)导电体,(14)第二硅胶垫,(15)凸起,(16)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电容笔,包括笔杆1,与笔杆1一端螺接的笔帽2,与笔杆1另一端螺接的上盖3,安装于笔杆1腔体内的笔芯4、PCB板5和电容6;所述的笔芯4的一端套有一圆锥状的笔尖7,该笔芯4的中部套有一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由设置于笔杆1和笔帽2腔体内壁上的凸起9止位;所述的笔芯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硅胶垫10连接感应垫片11,该感应垫片11与固定于PCB板支架12上的PCB板5的一端动接触,且其一端连接一导电体13;所述的PCB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硅胶垫14与电容6连接;所述的导电体13设有至少两个凸起15,该些凸起15与嵌于笔杆1上的按键16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圆锥状的笔尖7是采用柔性导电材料制成的,可以很好地进行电流传输,并且不会划伤屏幕。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接近或接触触摸式电容屏表面后,笔尖7与触摸式电容屏的表面形成耦合电容,检测电容的改变来确定笔尖7的位置,实现触摸式电容屏的手写输入;当挤压笔尖7时,笔芯4沿笔杆1轴心线运动,进而使得感应垫片11与连接电容6的PCB板5接触;通过PCB5来感应电容的细微变化,从而使得触摸式电容屏上笔迹线条粗细发生变化,使其呈现自然的笔锋效果;
通过按动按键16使得按键触发PCB板5上的预先设置的某一功能,进而丰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电容笔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得显示在触摸式电容屏的笔迹线条粗细变化丰富,能够产生自然的笔锋,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在此,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就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蓝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蓝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6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HART转换器
- 下一篇:可携式电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