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应变式传感器的固定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24821.6 | 申请日: | 201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0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龚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应变 传感器 固定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支座,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应变式传感器的固定支坐支座。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表面应变式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或混凝土结构建筑表面的应变测量,特别是应用于钢结构建筑表面的应变测量,通过观察传感器的应变值就可以实时了解钢结构或混泥土结构建筑的应变情况,在测量过程中传感器必须要求数据传导准确,所以传感器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可靠度会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感器的两端固定在专用的支座内,支座通过焊接或粘接在建筑物体上。其支座结构是一个方形整体的金属体,方形支座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其圆孔直径大于传感器连接端头,顶部为削去角后的三个平面,其中在两个斜平面上设有自攻螺纹孔,孔内安装螺丝钉,通过螺栓来顶紧传感器端头,这样传感器就通过两端头的支座与建筑物连接在一起。
现有传感器支座虽然结构简单操做方便,但其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由于上述传感器支座为一方形整体,传感器只能从支座侧面穿入支座孔内,不利于传感器的安装。
2,使用螺栓顶紧传感器端头,其端头圆孔又略大于传感器端头,这种连接属于点线接触,其连接的强度不可靠,会导致测量数据传导不准确。
3,由于支座是被焊接或粘接在建筑物表面,其本身又是一个方形整体,当传感器损坏后,更换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安装,连接可靠的传感器固定支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安装,连接可靠的传感器固定支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应变式传感器的固定支座,包括设置有内凹圆弧面的上半箍和下半箍,所述上半箍和下半箍内凹圆弧面的弧长度均小于一个半圆的弧长,所述上半箍和下半箍相互扣在一起,内部组成的内圆曲率与应变式传感器端头圆曲率相同,所述内凹圆弧面的两侧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上半箍和下半箍通过螺栓配合螺纹通孔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传感器固定支座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固定支座为可分离的两部分,传感器可直接放置在固定支座内,不需从侧面穿入,方便传感器的安装;2,所述固定支座的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上半箍和下半箍内凹圆弧面的弧长度均小于一个半圆的弧长,使凹圆弧面与传感器端头紧密配合,连接强度安全可靠;3,在工程应用中,传感器支座被焊接或粘接在被测建筑物上,若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损坏需要更换,则只需松开螺栓后就可直接更换,4,所述下半箍和上半箍所组成的内圆曲率与应变式传感器端头圆曲率相同,传感器将和凹形圆弧面配合的更加紧密。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使得传感器固定更加紧固,达到压紧固定效果更佳,所述上半箍和下半箍的弧长大于半圆的八分之七。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连接方便,不形成螺栓留有多余部分,所述上半箍的通孔为阶梯状。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固定装置能够长期在暴露的空气中使用,所选用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表面传感器固定支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应变式传感器的固定支座,包括设置有内凹圆弧面5的上半箍2和下半箍3,上半箍2和下半箍3内凹圆弧面5的弧长度均小于一个半圆的弧长,其具体弧长为一个半圆的八分之七,上半箍2和下半箍3相互扣在一起,内部组成的内圆曲率与应变式传感器端头圆曲率相同,内凹圆弧面5的两侧设置有螺纹通孔4,该螺纹通孔4在上半箍2设置为阶梯状,上半箍2和下半箍3通过螺栓1配合螺纹通孔连接在一起;本固定装置能够长期在暴露的空气中使用,使用不锈钢或铝合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无劳动的作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4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