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24027.1 | 申请日: | 2012-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瀚博;王朝盛;古军保;时宝德;曹天翼;王芳;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气囊 点火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控制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安全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人们对汽车驾驶的安全度也日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是指车辆能够提供主动的避免危险的能力,而被动安全性是指车辆在事故发生时能提供给的安全性。目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ECU)、吸能式车体结构等。其中,安全气囊系统作为乘员约束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标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乘用车的前排座位几乎都安装有正面碰撞安全气囊,且侧面安全气囊的装车率也迅速上升。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当汽车受到强大冲击时可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防止驾乘人员受到严重的脑损伤,从而大大降低中等、严重正面碰撞中乘员受伤的风险。然而由于安全气囊在弹出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如果碰撞感知不准确,会导致安全气囊在错误的时机展开,进而可能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有效识别碰撞的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感器系统、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安全气囊执行机构;传感器系统包括安装于车体前侧、左侧和右侧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安装于车辆中央位置,并集成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的中央通道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也安装于车辆的中央位置,集成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车体前侧、左侧和右侧的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入端,中央通道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内部总线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入端;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内部总线连接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入端,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安全气囊执行机构。
上述车体前侧加速度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左右两侧纵梁前端靠近前横梁的位置;车体左侧和右侧加速度传感器各有一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左侧和右侧B柱下方靠近底盘的位置。
上述车体前侧加速度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左右两侧纵梁前端靠近前横梁的位置;车体左侧和右侧加速度传感器各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左侧和右侧B柱和C柱下方靠近底盘的位置。
上述中央通道加速度传感器为双轴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传感系统由安装在车辆前侧、左侧、右侧及中央通道的加速度传感器构成,该布置可以有效保证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碰撞的感知,且通过信号采集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系统内各传感器信号的有机整合,使系统内各传感器互为校验、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碰撞类型、碰撞强度的准确判断。2、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装置中可以设置基于碰撞模型对碰撞强度进行判断的算法,并基于判断结果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以根据不同的碰撞类型控制安全气囊点火展开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车辆中,在交通事故中有效的控制安全气囊点火展开保护乘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包括传感器系统1、信号采集装置2、信号处理装置3和安全气囊执行机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4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弧形扣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