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微处理器的红外遥控机床电路模拟故障设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2656.0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肖永兴;崔现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市技师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处理器 红外 遥控 机床 电路 模拟 故障 设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基于微处理器的红外遥控机床电路模拟故障设置装置,属于教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使用红外遥控技术驱动继电器对机床电路进行故障模拟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线路的故障排查是高校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电气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是电类岗位的一项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因此,熟练掌握故障判断、分析故障原因、测量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基本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师通过传统的手动的故障设置方式,这种传统的手动设置方式有以下几个不足:第一,设置故障麻烦,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给学生们的操作训练带来些许不方便;第二,故障点设置的不够隐蔽,容易诱导学生的投机心理,学生在训练中容易从外观上辨认故障点,或测量时不遵循正确的排查思路而直接测量接线端子;第三,设置过程费时,效率低下。从而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训练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了传统机床电路模拟故障手动设置故障点不隐蔽,设置过程费时等弊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很好教学实训效果的基于微处理器的红外遥控机床电路模拟故障设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微处理器的红外遥控机床电路模拟故障设置装置,包括外壳部分和放置在外壳部分内的电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部分包括红外线接收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下载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相连,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微处理器;下载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双向相连,完成与微处理器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微处理器模块与数码管显示模块相连,进行信息的显示;微处理器同时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模块,继电器模块连接机床电路,微处理器通过驱动电路完成对继电器模块中的继电器的控制。
所述的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S1~S14的14个继电器。
所述的电路部分设置有两路独立的供电电路,第一路对继电器模块以及驱动电路供电;第二路对微处理器模块、下载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以及红外线接收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的继电器模块和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R28,三极管Q1~Q14,继电器S1~S14,二极管D1~D14,发光二极管DS1~DS14,电源+5V同时并联三极管Q1~Q14的集电极,三极管Q1~Q14的基极同时依次连接电阻R1~R14的一端,电阻R1~R14的另一端依次为端子F1~F14,分别与微处理器U5上的端子F1~F14相连;三极管Q1~Q14的发射极依次并联二极管D1~D14的阴极,二极管D1~D14的阳极同时接地;三极管Q1~Q14的发射极同时依次并联继电器S1~S14的1脚,继电器S1~S14的3脚同时接地;三极管Q1~Q14的发射极同时依次并联发光二极管DS1~DS14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S1~DS14的阴极分别串联电阻R15~R28之后接地。
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5,排阻RP1,电阻R41~R42,电容C12~C13、电解电容C14、电容C15,按键K3、USB接口J2、红外接收器U6和晶振Y1;微处理器U5的18脚和19脚分别串联电容C13和电容C12之后接地,微处理器U5的18脚和19脚之间同时并联晶振Y1;电源+5V同时并联电阻R42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14的正极,电阻R42的另一端串联按键K3之后与电解电容C14的负极并联并同时接到微处理器U5的9脚,微处理器U5的9脚与接地端之间并联电阻R41;微处理器U5的10脚~17脚分别引出端子C1~C8,USB接口J2的4脚接地,USB接口J2的1脚接电源+5V,USB接口J2的2脚和3脚分别与微处理器的11脚和10脚相连,微处理器U5的11脚和10脚分别引出端子RXD和端子TXD,分别与下载模块中通讯模块U2的10脚和9脚相连,红外接收器U6的1脚与微处理器U5的12脚相连,红外接收器U6的2脚接地,3脚接电源+5V,2脚和3脚之间同时并联电容C15;微处理器U5的20脚接地,40脚接电源+5V;微处理器U5的21脚~28脚以及3脚~8脚依次引出端子F1~F14,分别与驱动电路中的端子F1~F14相连;排阻RP1的1脚接电源+5V,2脚~9脚分别连接微处理器U5的39脚~32脚;微处理器的39脚~33脚分别引出端子A1~A7,分别与数码管显示模块中的端子A1~A7相连,微处理器的32脚引出端子B1,与数码管显示模块中的端子B1相连,微处理器的1脚和2脚分别引出端子B2~B3,分别与数码管显示模块中的端子B2~B3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市技师学院,未经淄博市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2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阻尼器机械式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