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制钢板的待轧尺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1706.3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严扬鹏;蔡常青;廖家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钢板 待轧尺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铸坯,特别是一种轧制钢板的待轧尺坯结构。
背景技术:
铸坯是由连铸机生产的,具有一定外形尺寸的钢坯。在连铸机生产铸坯的工艺流程为大包的钢水经中间包分流,由中包水口流入具有一定内腔形状底部通孔的水冷结晶器中,依靠堵流装置(生产前预先将其穿入结晶器)先堵住钢水,待钢液结晶器中初步凝固成型后,经铸流导向段、一次火焰切割机切割成倍尺,二次火焰切割机切割成定尺坯,供中板厂轧制用。
因铸坯在浇注过程有可能存在杂质,在水冷结晶过程存在水冷不均现象,皆会产生裂纹,从而影响轧制后的钢板质量。如果在尺坯轧制前检测到这现象,则可作出该批次铸坯的质量判断,判断后选择回炉或者是改为小规格轧制。但目前生产中都是轧制后检测,若有问题往往整个批次轧制无效,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轧制钢板的待轧尺坯结构。
本实用新型方案是:包括尺坯,其特征在于:在尺坯长度方向的上表面两侧棱角上分别钻有三个、两个直径为Φ12mm、深度为15mm的检测盲孔,检测盲孔轴心线与尺坯长度方向上表面夹角为45度;相邻检测盲孔间距为350-450mm,一侧三个检测盲孔的中间孔处于长度方向上表面的横向中心线上,另一侧两个检测盲孔方位以长度方向上表面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尺坯轧制前,先将两、三块尺坯钻上检测孔后,轧制成检测钢板进行检测判断,以免整批次尺坯作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尺坯,其特征在于:在尺坯2长度方向的上表面两侧棱角上分别钻有三个、两个直径为Φ12mm、深度为15mm的检测盲孔1,检测盲孔1轴心线与尺坯2长度方向上表面夹角为45度;相邻检测盲孔1间距为350-450mm,一侧三个检测盲孔1的中间孔处于长度方向上表面的横向中心线上,另一侧两个检测盲孔1方位以长度方向上表面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
尺坯2钻孔轧制后,对检测钢板进行目测,若发现标记孔距板边距离小于18mm,则判定为合格产品。因为钢板轧制后还要切边40mm,而18mm边距加上检测盲孔孔深15mm之和小于40mm,切边后完全合格。
若尺坯2有较大裂纹,则反复轧制后这裂纹会使检测盲孔1作较大尺度的移位,则标记孔与板边距会大于40mm,则判定为不合格。
两个棱角分别钻两个及三个孔不同孔数,是为了判定时可知是尺坯2哪一侧出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将裂纹在铸坯与轧材上做位置定位与比例对应的方法,可追溯性强,能够直观的判断和验证板材边裂纹是否源于铸坯的角部,为以后同类型裂纹的判定提供依据,而无需取裂纹样用精密仪器来检测判定,有效节省人力物力;也有助于从连铸、轧钢来系统查找和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而为生产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尺坯钻孔标识的方法,就可以判断板材边部裂纹是在轧制过程原铸坯裂纹的扩展还是轧制中新产生的,方法简单实用,直观明了,为中厚板生产中研究各类裂纹问题提供一个方向,有很强的借鉴价值,适合在中厚板生产线上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1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USB复合装置枚举
- 下一篇:用于电信网络应用的核抽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