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0138.5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刘宇红;朱长澎;朱爽;赵军英;江剑生;杨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23/02 | 分类号: | B66B23/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自动 人行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人行道系统,特别是一种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人行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倾斜角度为0度的自动扶梯,该种连续工作的扶梯,其空载率高、能效比低,导致耗费大量有效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老式自动扶梯能耗高的缺点,一方面将太阳能电池板与扶梯设计相结合实现扶梯的清洁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在扶梯内部嵌入多种传感器,实现扶梯运行状态的实时控制,降低的能源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包括自动人行道主体,与自动人行道主体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的防水电机箱,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电机箱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与防水电机箱和太阳能电池板相连,为自动人行道提供动力。
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防水电机箱连接有逆变器,逆变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之间还连接有深循环蓄电池组以及充电控制器,使本设备可以在天气较差或者夜晚还可以继续工作。
所述人行道的入口处还装有传感器,使人行道只有在有人靠近时,才开始工作,节省了能源的耗费。
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自动人行道的屋顶处,既能更好的吸收光能,同时又起到遮雨遮阳的作用。
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外形为拱形,有利于排水拍雪,又能多角度接受太阳光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太阳能板和自动人行道相结合,使用干净清洁的绿色能源,无污染,无后期费用。
2.自动人行道应用到室外道路系统中去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3.拱形太阳能屋面板的应用,没有复杂的支架和转动节点,不易损坏无需维修;拱形屋面有利于排水排雪,且可以多角度接受阳光照射吸收。
4.安装了传感器来控制自动人行道的休眠,工作,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的长方向截面图;
图2是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图3是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钢管立柱(兼线路管),3、混凝土地面,4、基坑,5、自动人行道,6、传感器,7、防水电机箱,8、排水孔,9、充电控制器,10、深循环蓄电池组,11、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J404-1-O39,在新建人行道设计及施工中,在混泥土地面3预留安装自动人行道基坑4,两端基坑截面尺寸为1700x1000,长度为5400,中间段基坑深为420。道路系统中的自动人行道每段长度不超过42m,电机功率不超过4.5kw。在电机箱内配置供太阳能屋面板使用的充电控制器9、深循环蓄电池组10和逆变器11。其与自动人行道上部太阳能屋面板相连接的线路通过钢管立柱2走线。钢管同时支撑整个屋面板的重量。拱形太阳能屋面板型号参考日本进口型号,其发电效率应为普通太阳能平板(非转动型)的1.2倍,功率不低于140w/平方,42m人行道屋面约为107平(按平板计)能提供约15kw的功率。通过传感器的感应,无人使用期间,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蓄起来备用。各部件做好密闭防水防潮后,在底部开挖排水孔8,使用太阳能屋面板的自动人行道工作寿命应为20年。
晴天时拱形太阳能板屋面能够尽可能的接受来自全天各方向的太阳光照射,吸收太阳光能量并通过钢管立柱里的线路传递到自动人行道电机箱中的电机和蓄电池里。传递给电机的电能供应给自动人行道的运转,传递给蓄电池的电能被储蓄起来,供阴天及夜晚自动人行道运转使用。传感器6可以保证无人时不运作以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使用干净清洁的绿色能源,无污染,无后期费用。自动人行道应用到室外道路系统中去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拱形太阳能屋面板的应用,没有复杂的支架和转动节点,不易损坏无需维修;拱形屋面有利于排水排雪,且可以多角度接受阳光照射吸收。安装了传感器来控制自动人行道的休眠,工作,节省了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0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叠式强力起重永磁吊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扶梯桁架梯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