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芯高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9951.0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金龙哲;陈绍杰;姜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30B11/04 | 分类号: | B30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实验的煤芯高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煤体是一种孔隙、裂隙都比较发育的双重介质,二者共同构成了煤体的渗透通道。煤的渗透性系数是研究煤体瓦斯渗流、注水渗流等的重要参数。实验室测试煤的渗透性系数一般需要使用圆柱形煤芯。突出松软煤层很难直接钻取圆柱煤芯,成功率极低,特别是在松软煤层中几乎是不可能获得完整柱状煤芯。而对于硬煤,如山东、宁夏等地区的一些矿井,煤层较硬,可直接钻取煤芯,实验室加工制作标准试件。虽然成型煤样与原煤样在孔隙体积、变形程度及峰值强度数值大小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煤粉颗粒成型,且能符合煤样实验要求,操作便捷的煤芯高压成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芯高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一下模、一上模、两导杆、两固定柱和两压簧组成;
所述底座包括一圆台,所述圆台的一侧径向开设有一用于提取煤样的通槽,在所述通槽前、后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压簧的两凹座,所述圆台上设置有四个用于通过螺栓连接下模的台阶通孔,在所述通槽中滑动插设有一与所述通槽形状对应,且具有抽拉手柄的插块;
所述下模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底座的台阶通孔对应连接的四个螺纹孔,所述下模上与所述底座的凹座对应设置有穿设两所述压簧的通孔,所述下模的顶面中心设置有一模腔,在所述模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用于穿设导杆的滑孔;
所述上模包括一顶盘,所述顶盘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盘,所述连接盘顶面两侧设置有一对与所述下模的滑孔对应固定连接两所述导杆的定位孔,所述连接盘顶面上对称设置有一连接两所述固定柱的固定孔,在所述连接盘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用于压煤的加压轴。
所述上模与下模采用双导杆定位滑动连接。
所述导柱、底座、下模及加压轴均采用不锈钢加工制成。
所述底座的壁厚设置为8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双导杆连接上、下模,因此确保加压成型过程中力的垂直施加。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压簧开起上模,因此可以减轻开模工作的劳动强度,使操作简单方便。3、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导杆、底座、下模及上模的加压轴均采用不锈钢加工制成,因此可以避免煤样成型过程中水分的析出导致零件的生锈而造成模具的损坏。4、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底座的壁厚设置为80mm,因此使模具更加结实,同时在压制煤样时更加安全可靠。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液压机控制增加压力、加压速度、稳压时间,因此可以为实验提供不同性质的多种规格成型煤芯的煤样。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实验用成型煤样制作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底座1、一下模2、一上模3、两导杆4、两固定柱5和两压簧6组成。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包括一圆台11,圆台11的一侧径向开设有一用于提取煤样的通槽12,在通槽12前、后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压簧6的两凹座13,圆台11上设置有四个用于通过螺栓连接下模2的台阶通孔14,在通槽12中滑动插设有一与通槽12形状对应,且具有抽拉手柄15的插块16(如图6、图7所示)。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2底面设置有与底座1的台阶通孔14对应连接的四个螺纹孔21,下模2上与底座1的凹座13对应设置有穿设两压簧6的通孔22,下模2的顶面中心设置有一模腔23,在模腔2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用于穿设导杆4的滑孔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99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压线轮的结构改进
- 下一篇:一种流质物料螺旋脱水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