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引线与套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9314.3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宁;袁凤艳;李洪秀;冉庆凯;王凯;胡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7105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引线 套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引线与套管连接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中,66KV及以上套管油中接线片位置均自带均压球,用于改善套管接线片与引线的连接位置的电场,故引线与套管的接线结构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往的设计中是将套管均压球和油中接线板均固定在套管油中部分的带电体上,再将引线接线片安装在套管油中接线板上,这种结构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因为操作空间受限制使得装配非常困难,而这种结构如果应用于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中,因为变压器容量大,引线载流大,考虑引线的散热和载流密度,引线直径大,采用背景技术的变压器引线与套管的接线结构因套管油中均压球空间限制,不仅是操作困难,而是根本无法进行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引线与套管连接结构,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装配困难或无法装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引线与套管连接结构,包含套管、均压球、铜管、接线片和铜盘,套管和铜管在均压球内通过接线片和铜盘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铜盘为三个,铜盘一、铜盘二和铜盘三,铜管与铜盘一连接,铜盘一分别连接铜盘二和铜盘三,铜盘二通过接线片与套管连接,铜盘三与均压球连接。
套管与变压器引线装配时,将固定套管油中均压球的紧固件拆掉,将均压球退下,露出套管油中接线板,安装套管油中接线板与引线连接的接线片,接线片中焊在铜盘二上的四组铜带与套管油中接线板机械连接好后,将接线片中的铜盘二与引线铜管中的载流圆形铜盘一机械连接紧固好,然后再将套管油中均压球通过均压球上的铜盘三固定在连接套管油中接线板和引线铜管二的接线片的铜盘一上,从而达到均压球、套管和引线之接的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连接处离铜管和均压球入口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便于手或工具进行操作,解决了背景技术装配困难或无法装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套管1、均压球2、铜管3、接线片4、铜盘一5、铜盘二6、铜盘三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压器引线与套管连接结构,包含套管1、均压球2、铜管3、接线片4和铜盘,套管和铜管在均压球内通过接线片和铜盘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铜盘为三个,铜盘一5、铜盘二6和铜盘三7,铜管与铜盘一连接,铜盘一分别连接铜盘二和铜盘三,铜盘二通过接线片与套管连接,铜盘三与均压球连接。
铜管3末端焊有铜盘一5,实际操作时,将均压球2拉下来到铜管3下部位置留出操作空间,先将引线接线片4与套管1连接好,再将接线片4下部焊接在铜盘二6相对应位置,然后将铜盘二6与铜盘一5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了引线和套管直接的连接,此时将均压球2向上推到与铜盘二6连接的位置,铜盘三7已经焊接在均压球上,将铜盘三7与铜盘二6用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套管、引线、均压球三者的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在用紧固件连接铜盘三7和铜盘二6时,由于连接处离铜管3和均压球2入口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便于手或工具进行操作,从而很好的解决了旧的结构存在的装配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9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短路型非晶电力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630KVA变压器的高压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