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水路渗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8665.2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史敏;吕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英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26611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水路 渗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渗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检测模具水路中是否渗漏的模具渗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内模具企业的不断增加,在模具制作完成以后需要对模具的冷却水道进行是否渗漏的试验,此试验直接决定模具在试模中是否能正常的冷却、模具是否能正常的工作。现有检测试验装置一般由水箱、压力泵、手动压力摇杆、压力表和输出水嘴组成的手动试压泵。使用时首先需要在此装置的水箱中加入水,并且将出口的快插水嘴用水管和模具连接,然后通过上下摆动压力泵杆产生的吸力和压力将水打入模具中,到一定的压力后停止查看模具是否有渗漏。
但此种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 压力不稳定;2. 细微的渗水不易发现;3.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水路渗漏检测装置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检测中压力不稳、细微的渗水不易发现、漏点难以找出、工作效率低等缺陷,克服了模具在生产时由于水路渗漏影响正常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水路渗漏检测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装置包括进水管、水路开关阀、三向连接机构、给气管、气路开关阀、给气装置、气路调压装置和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与模具水路接入孔相连接;三向连接机构为三通;气路调压装置为压力表;气路调压装置输出压力范围为0.7-1.0MPA。
前述的检测装置,其中,三通为由PVC材料或铁制材料制成的一进二出的管道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针对模具水路流量大,范围广的特点,适当调整检测压力,在保证对模具水路较小磨损的情况下,既能快速检测到漏点的位置,又可以比较得出漏点的大小,因此,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测试时间,更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适用于大型模具、串接模具的水路检测。操作简易,降低了人工成本;检测水压压力均匀稳定更易于准确的发现细微的模具水路渗漏点,针对漏点对模具进行修正,大大提高了检测漏点的效率。三通封闭性好,提高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和稳定性。压力表易于调整输出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具渗漏检测装置产品示意图;
图2是模具渗漏检测装置初始状态图;
图3是模具渗漏检测装置加压清理状态图;
图4是模具渗漏检测装置充水状态图;
图5是模具渗漏检测装置充水加压状态图;
图6是模具渗漏检测状态图;
图7是模具水路检测实例图。
图中标注:
1.进水管;2. 水路开关阀;3.三通;4.给气管;5.气路开关阀;6.给气装置;7. 压力表;8. 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9.模具水路接入孔;10.模具;11.模具输出孔;12、型芯四角;13、侧边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水路渗漏检测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路开关阀2、三向连接机构、给气管4、气路开关阀5、给气装置6、气路调压装置和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8;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与模具水路接入孔相连接;三向连接机构为三通3;气路调压装置为压力表7;气路调压装置输出压力范围为0.7-1.0MPA。其中,三通为由PVC材料或铁制材料制成的一进二出的管道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模具水路渗漏检测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模具水路接入孔连接管与模具水路接入孔9连接,关闭水路开关阀,打开模具输出孔,参阅图2;步骤二、打开气路开关阀,通过气路调压装置调整输出压力范围为0.9-1.0MPA,优选0.9 MPA,向模具通道输入高压气流,清理通道内的杂物,参阅图3;步骤三、关闭气路开关阀,打开水路开关阀,在模具通道注满水后,关闭模具输出孔,参阅图4;步骤四、关闭水路开关阀,打开气路开关阀,通过气路调压装置调整气路输出压力为0.7-0.8MPA,优选0.7 MPA,对模具通道进行加压渗漏检测,参阅图5;步骤五、检测模具10渗漏情况,获得检测结果。
检测点一般为型芯四角12和侧边水嘴13。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味着被示意图及说明书所局限,在没有脱离设计宗旨及其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英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英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8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模块振动夹具
- 下一篇:焊缝试漏检测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