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815.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4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东;孙锋;贺志强;李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木质 纤维 干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质纤维干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中密度纤维板产业既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又是资源依赖型产业,也是能耗相对较高的产业。热能是纤维板生产中消耗的主要能量形式之一,而纤维干燥热耗占总热能消耗的54% [Jingge Li. Modeling of Thermal Energy Demand in MDF Production.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2007, 57(9):97-104.],纤维干燥是热能消耗的主要工序,直接决定着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是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干燥工艺也在不断更新,由原来的二级干燥工艺至当前的单级干燥工艺;单级干燥工艺又从原来的高温干燥工艺发展到目前的低温干燥工艺,使木质纤维干燥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将锅炉尾气经二次旋风除尘后用引风机送入干燥管道,增加干燥管道入口空气起始温度,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如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木质纤维的低温干燥装置”(专利号:CN200920140922_7)中就采用锅炉尾气净化后直接应用于纤维干燥进行了较好的应用,提高了企业总的热能利用效率。
尽管纤维干燥工艺随着技术进步,使热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但却始终存在着将纤维干燥尾气直接排入大气的共同特点,排放的气体中包含大量粉尘、细纤维、甲醛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2008年国家环保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中的《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行业产排污系数使用手册》中所载中密度纤维板的工业废气量为14000m3/m3板,工业粉尘量为106.55kg/m3板,其中90%以上均直接排入了大气环境;此外排放的气体温度较高,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现有生产线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环境排放,并提高纤维干燥热利用效率及干燥质量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包括空气预热、纤维干燥、排气除尘处理、除醛处理及除湿处理部分,其特征在于对纤维干燥的排放气体进行封闭式处理。
一种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以下装置:环境空气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离心式风机和湿纤维入口连接干燥管道的初始端,干燥管道末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的进口,旋风分离器包括有出料口和排气口,排气口连接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再连接除醛装置,除醛装置后并联有除湿装置和旁通阀,除湿装置接有出水口,除湿装置和旁通阀后再共同接入热交换器;
或者除湿装置中还设有蒸发器,且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组成一个封闭式制冷循环系统。
上述封闭式纤维干燥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
(1)纤维干燥部分,将湿纤维干燥至满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要求含水率的干纤维的纤维干燥装置,包括空气预热、纤维干燥及纤维分离等装置;
(2)除尘装置,将从旋风分离器中排放的湿空气中所含粉尘过滤;
(3)除醛装置,清除湿空气中所含游离甲醛;
(4)除湿装置,将湿空气的温度从排放温度降低至对应状态下的露点温度以下,使水分以液态水的形式凝结出系统,从而降低湿空气中的湿度;
(5)余热利用,将除湿过程中所吸收热量再利于生产中,而不是排放于环境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木质纤维干燥后的湿空气经过除尘处理、除醛处理及除湿处理后再次应用于木质纤维干燥中,使纤维干燥使用的湿空气状态稳定,纤维干燥后含水率稳定,且有效避免了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还将余热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技术上可行,对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也较容易,可在不破坏当前生产线的情况下进行改造,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纤维干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 开放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简图
图2 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简图(实施例1)
图3 封闭式木质纤维干燥系统简图(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