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844.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廉小强;陈志挺;余昌亮;陈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科技东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冲压 切开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滑门外板的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微型汽车的左右滑门外板结构图,目前汽车生产厂家主要是将原料板通过四道工序生产而得,第一道工序为拉延成型,第二道工序为剪边,第三道工序为剪边、侧翻边、整形,第四道工序侧翻边和正翻边。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道工序中的剪边包含将左右滑门外板2的连接处22切开一部分,分为切开部221’和连接部222’,第三道工序的剪边包含将左右滑门外板的剩下的连接部222’全切开,如此左右滑门外板即可分开,也就是说,目前的切开工艺分为别在第二道工序和第三道工序的两道工序中完成,其第二道工序和第三道工序所使用的用于切开的刀具的长度有限,因切开的边缘也需翻边,导致侧翻边也需分步进行,即,使第三道工序和第四道工序中都要侧翻边,使工序繁杂,每道工序又需对应一模具,因此模具数量也较多,不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还增加了模具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将切开在一道工序中完成,使翻边和修边也可以在一道工序中完成,达到缩减工序,降低冲压生产成本,且还能减少一套模具费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设有与汽车前门外板形状相对应的上剪边刀具,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上剪边刀具相对应的下剪边刀具,所述上模座上还对应于汽车前门外板的左右滑门连接处的整体轮廓设有一上切开刀具,所述下模座上对应于所述上切开刀具设置一下切开刀具。
所述下模座分别在所述下切开刀具的一外端处设置有一废料收集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将切开刀具与剪边刀具设在同一道模具中,使切开工艺在同一道工序中完成,相当于将原先第三道工序中的切开工艺合并到第二工序的修边工艺中,这样第四工序的翻边和侧翻边就可以和第三工序的翻边和修边合并,达到缩减一工序的目的,降低冲压生产成本,且还能减少一套模具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前门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门外板经第二道工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1,包括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所述上模座11设有与汽车前门外板形状相对应的上剪边刀具111,所述下模座12上设有与上剪边刀具111相对应的下剪边刀具121,所述上模座11上还对应于汽车前门外板的左右滑门连接处22的整体轮廓设有一上切开刀具112,所述下模座12上对应于所述上切开刀具112设置一下切开刀具122。
所述下模座12在所述下切开刀具112的一外端处设置有一废料收集滑槽(未图示)。收集废料时,可以在废料收集滑槽末端放置一废料收集车收集。
使用时,将拉延好的汽车前门外板2置于下模座12上,当下压上模座11时,在上剪边刀具111和下剪边刀具121,完成方形板料的剪边动作,同时在上切开刀具112和下切开刀具12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完成方形板料的切开动作,以实现对汽车前门外板2剪边和切开两道工序。另外,切开的角料可能通过废料收集滑槽滑出机台外,由废料收集车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汽车滑门冲压切开模具,将切开刀具与剪边刀具设在同一道模具中,且切开刀具与左右滑门的连接处的整体轮廓对应,因此可使切开工艺在同一道工序中完成,相当于将原先第三道工序中的切开工艺合并到第二工序的修边工艺中,这样第四工序的翻边和侧翻边就可以和第三工序的翻边和修边合并,达到缩减一工序的目的,降低冲压生产成本,且还能减少一套模具费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