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电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175.7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7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夏拥龙;陈建军;张漾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荣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6 | 分类号: | H01G13/06;C25F3/04;C25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盐城市响***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电容器生产设备,特别是腐蚀箔生产线使用的一种新型导电辊。
背景技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目前工业发展的主流,我国工业正逐步向集约型,节能减排,低碳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内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铝电解电容器的应用更加广泛,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子铝箔腐蚀加工工艺中,采用导电辊滚动与铝箔接触,传递电流给铝箔。在腐蚀箔生产线上,导电辊通常要通过很大的电流,由于导电辊和箔的接触面积有限,导电效果不理想,并且接触电阻较大,导致导电辊与箔的接触面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热量经积累后,常会造成铝箔表面变形和打皱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人员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腐蚀加工设备加以改进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导电辊,通过加大导电辊的截面直径来增大导电辊与铝箔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导电效果及导电辊发热引起的铝箔表面变形和打皱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减少产品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有导电辊筒、辊轴、轴承座,导电辊上设有导电辊筒,导电辊筒为圆柱体,两侧的中心位置设有辊轴,导电辊筒通过辊轴安装固定在两侧的轴承座上,组成了一种新型导电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在导电辊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2组辅助辊,铝箔依次通过左侧的一组辅助辊,绕过导电辊,再通过右侧的一组辅助辊,进入到电解槽中。原有导电辊的直径为120mm,当铝箔通过导电辊时,由于导电辊和铝箔的接触面积有限,在铝箔绕过导电辊时,容易打滑,且导电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导致铝箔表面变形、打皱。将导电辊的直径增加到160mm,不仅不会占用机台的有效空间,还能使导电辊和铝箔的接触面积增大40%左右,导电效果好,不易打滑。由于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变大,使其接触电阻相对变小,导电辊与铝箔的接触面就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减少了铝箔表面变形和打皱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大导电辊的截面直径来增大导电辊与铝箔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导电效果及导电辊发热引起的铝箔表面变形和打皱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减少产品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是一种新型导电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新型导电辊工作示意图。
在图中:1.导电辊筒、2.辊轴、3.轴承座、4.导电辊、5.铝箔、6.辅助辊。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导电辊4上设有导电辊筒1,导电辊筒1为圆柱体,两侧的中心位置设有辊轴2,导电辊筒1通过辊轴2安装固定在两侧的轴承座3上。
在导电辊4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2组辅助辊6,铝箔5依次通过左侧的一组辅助辊6,经过导电辊4,再通过右侧的一组辅助辊6,进入到电解槽中。原有导电辊4的直径为120mm,当铝箔5通过导电辊4时,由于导电辊4和铝箔5的接触面积有限,在铝箔5绕过导电辊4时,容易打滑,且导电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导致铝箔5表面变形、打皱。将导电辊4的直径增加到160mm,不仅不会占用机台的有效空间,还使导电辊4和铝箔5的接触面积增大40%左右,导电效果好,不易打滑。由于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变大,使其接触电阻相对变小,导电辊4与铝箔5的接触面就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减少了铝箔5表面变形和打皱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荣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荣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