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列车及其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046.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典喜;林文君;阳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李丽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列车 及其 制动 控制 模块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安装结构的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阀的种类和数量繁多,集成化和模块化成为了制动控制系统的主流结构形式。
现有的轨道交通工具中通常采用集成化自动控制模块,如EPC-LITE(Electronic Pneumatic Compact-LITE)制动控制模块,该模块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新型电控直通式制动控制模块,其控制效果较佳,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轨道车辆的控制领域。
但是,上述现有的制动控制模块在轨道车辆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现有的制动控制模块采用集成化结构设置,其与制动控制系统的管路以及其他设备的管路连接也高度集中,管路之间的密集设置给工程设计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是很难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也不利于后续的维修处理。
现有的制动控制模块通常采用侧面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的架上,这种侧面连接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管路连接的需求,但其能够利用的空间较小;且对连接部位的强度要求较高,连接件承受的剪切力较大,其连接的可靠性较低。
因此,如何设置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以提高管路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便于管路安装和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安装结构的轨道列车,便于实现制动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具有与车体悬挂座的底面配合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纵梁具有与制动控制模块架板的一侧配合设置的连接边。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将制动控制模块安装在纵梁上,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车体悬挂座的底面连接定位,然后将安装有制动控制模块的纵梁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而实现制动控制模块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紧凑;这种顶部搭挂承载的安装方式有利于实现制动控制模块的均匀承载,能够减小应力集中,进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防脱落功能;安装完成之后,制动控制模块通过纵梁悬挂在车体悬挂座的底部,其管路接口分布在与地面呈一定角度的斜面内或者分布在竖直面内,则制动控制模块的管路接口侧预留有充足的布管空间,便于实现管路的安装连接,也便于进行维修。
优选地,所述纵梁的连接边与所述制动控制模块架板之间采用预紧套筒进行螺栓连接,从而防止由于车辆振动引起的螺栓松动,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纵梁的架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此时,管路接口的安装面与车体地板面相垂直,为布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一侧均设有垂直于其板面向外凸出设置的侧板,进而更好地实现对纵梁的支撑定位,以确保制动控制模块的支撑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纵梁的两侧还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制动控制模块架板的安装孔。安装座可以对纵梁进行侧面辅助承载,以加强制动控制模块的侧面定位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连接孔以及所述安装孔均为长圆孔,可以消除安装结构与车体悬挂座安装误差的影响,满足列车运营对底架设备的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对其进行制动控制的制动控制模块,所述制动控制模块通过其架板安装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列车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所能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列车,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制动控制模块为EPC-LITE制动控制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安装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装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安装结构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制动控制模块安装在图1所示安装结构上的一种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装配完成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纵梁一种设置方式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纵梁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