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体积大容量电池储能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4479.1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石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慰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容量 电池 模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体积大容量电池储能模组结构。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储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锂离子电池模组已广泛用于电动车辆领域及储能领域。由于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少、系统所需电压较高,就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单体电池串并数目增加。在生产中为保证电池装配过程中可靠性、工艺的可行性、售后可维护性以及系统的可管理性,一定数量的电池串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模组。由于电动车中安装电池的空间小,就需模组里单体电池相互之间的间隙及模组之间间隙减小,同时电动车需长时间大倍率的充放电,使得模组及整个系统温度持续升高难以散发,单体电池寿命严重减小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在此领域中目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由于储能领域系统所需容量较高,就要求单体电芯尽可能为大容量电芯。在生产中为保证电池装配过程中可靠性、工艺的可行性、售后可维护性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就需要一定数量的电池串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模组。目前此领域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模组,在电力储能推广遇到不统一、不经济等瓶颈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体积大容量电池储能模组结构,使模组具有较高的散热性,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体积大容量电池储能模组结构,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下壳体以及上盖,单体电芯位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所述下支撑架固定在下壳体上,所述相邻的单体电芯的电极穿过所述上支撑架通过连接铜排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扣合在上支撑架上。
所述下壳体由底座以及与底座两边连接的侧壁构成,所述侧壁上部向下壳体内部弯曲形成连接耳,所述上支撑架通过螺栓与连接耳连接。
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引出快接插头的通孔。
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方型电池高效组合、体积容量比大的模组组合结构设计。电池串并联之后有序的联系到一起,安全可靠、 装拆易行、紧凑。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带有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支撑架和下壳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方形电池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下壳体;4、上盖;5、单体电芯排;6、连接铜排;7、侧壁;8、连接耳;9、通孔。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大体积大容量电池储能模组结构,包括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下壳体3以及上盖4,单体电芯5位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所述下支撑架固定在下壳体上,所述相邻的单体电芯的电极穿过所述上支撑架通过连接铜排6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扣合在上支撑架上。
优选地,为了便于将上支撑架固定在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由底座以及与底座两边连接的侧壁7构成,所述侧壁上部向下壳体内部弯曲形成连接耳8,所述上支撑架通过螺栓与连接耳连接。
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引出快接插头10的通孔9。此电池模组可应用于风电储能和光伏储能及新能源体统中,组合方式为快插接头的正极快插接头作为系统正极;快插接头负极快插接头与下一个模组正极快插接头对插,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模组的负极快插接头作为系统负极。
为了便于移动该模组,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提手。
下壳体结构特点: 1、支架为钣金件,作为整个电池模组的框架对其它支撑件有限位作用,且是整个电池包的受重载体。2、其中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结构为焊接螺母柱。螺母柱螺纹采用标准螺纹,高度视实际情况确定。
下支撑架结构特点:1、下支撑架筋条结构特点使得各电池间隙保持一致,既确保每个电池通风散热一致,又可容纳电池生命周期的微弱鼓涨。2、同时隔离电池跟金属器件直接接触,保持可靠的电气安全间隙和爬电距离。
下壳体和下支撑架组合结构特点:支架和下支撑架组合既增加承受大电芯重量的结构强度,又可实现对电芯有序排序的精确限位。
上支撑架特点:1、上支撑架的筋条特征规格尺寸保持与下壳体同样。2、上支撑架固定点采用长圆孔可容纳组合公差误差。
电路连接特点:1、电池之间连接通过软铜排柔性连接,正负极引出端采用快插式连接器。2、软铜排是由0.1mm铜箔压焊而成,层状示意图如图,厚度和宽度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决定(如过电流能力、及空间限制),且焊接区域为图中斜线阴影部分,零件表面整体镀镍,镀镍厚度2‑5mm,防止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4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