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非金属液位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14130.8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凌勇;山涛;姜力;何勇;王强;张亚娟;王立龙;古丽·巴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33/08 | 分类号: | C10G33/08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非金属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原油油水界面调节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柔性非金属液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采出的原油由于含水、含砂或其它杂质,需要在处理站进入一段、二段沉降罐进行沉降脱水,随着油田采油工作的深入,原油组分及采出水比例会发生变化,需要启动液位调节装置来调节油水界面,保证油水界面平衡管与集油槽的高度,使油层厚度保持一定高度,达到足够的油层停留时间,确保油水的完全分离效果,满足出油中含水、出水中含油的要求。常规的液位调节装置采用的是金属套筒结构,此调节结构由于需要利用套筒与内筒进行密封,因此套筒与内筒之间有较大摩擦力,调节难度大,套筒与内筒间不可避免存在一定间隙,会产生泄露,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泄露量会随之增大,后期调节时由于污水泄露量对出水量的抵消作用,罐内液位调节幅度变小,严重时会使液位调节功能失灵,利用转动手轮带动螺杆调节套筒高度,由于摩擦作用,需要的提升力大,手轮旋转力矩大,不好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非金属液位调节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常规液位调节装置泄露、调节难度大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柔性非金属液位调节装置,包括进水管、套筒、螺杆和柔性软管;在套筒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并且进水管的下端位于套筒的底部外侧,在套筒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顶部有螺纹孔的支撑架,螺杆的中部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螺杆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手轮,螺杆的下部穿过套筒并位于进水管内,套筒内部的进水管上沿圆周对称分布有至少两个轴向上端有开口的开口槽,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与开口槽对应的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位于进水管的外侧,对应调节杆两端的进水管外壁上套装有套管,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套管的内壁固定安装在一起,套管的下部外壁与柔性软管的上部内壁密封固定安装在一起,柔性软管的下端与套筒内部的进水管下部外壁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柔性软管外侧的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水管。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出水管的上部内壁可固定安装有挡圈。
上述套筒内部的进水管上可沿圆周对称分布有八个轴向的上端有开口的开口槽,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四个与开口槽对应的调节杆。
上述在支撑架底端与套筒之间可固定安装有加强板。
上述套筒可为矩形方箱。
上述柔性软管可采用橡胶软管。
上述进水管的下部外壁与套筒可焊接在一起,加强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下端的套筒顶部外壁上,柔性软管的上部与套管的下部外壁通过卡箍固定安装在一起,柔性软管的下端与套筒内部的进水管下部外壁通过卡箍固定安装在一起,套筒焊接在罐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套管的内壁与调节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一起,避免与进水管之间产生摩擦,利用柔性软管易变形、回弹性好的性质,将柔性软管用卡箍固定在套管和进水管上,有效防止泄露,能确保液位的准确调节,通过转动手轮调节所需液位的回转力矩小,易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进水管,2为套筒,3为螺杆,4为手轮,5为调节杆,6为套管,7为柔性软管,8为出水管,9为支撑架,10为加强板,11为挡圈,12位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4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