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拱形组合预应力城市地下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3755.2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双里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拱形 组合 预应力 城市 地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拱形组合预应力城市地下管廊。
背景技术
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都在连年上升和加重,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许多城市造成了内涝。除此洪涝灾害以外,还有径流、积水带来的水环境污染,使很多城市倍受困扰。如何摆脱城市内涝的阴影,如何建立新型的“排水体系”,如何建立雨水“循环体系”,已成为了城市规划第一层次的“系统目标”。
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很快的拉大了老城新区的板块,很快的变的人多了、汽车多了、街道宽了、楼群高了、电杆多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标准的提高,原来的地上设施都逐渐的改造成了地下专用管线,以前非常简单的地下供水、排水,已和现在的公共交通、电力、通讯、供暖、燃气、节水、节能、环保、生态等行业相关联,成为很复杂的“地下系统工程”。
城市地下排水和专项管线工程的建设,确实已成为一项特别复杂而且又特别专业的研究课题。多种管线各有不同,如何进行设置已成为首要的选择。如要把排水管道和其他管道分别设置必然会加大工程造价,达不到物尽其用的目标。如要合并设置确实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为此:依据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依据现有管廊的建设情况进行“结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从实际出发,研究一种“结构功能全、实用范围大、建造成本低”的多功能拱形组合预应力城市地下管廊是非常可行的,也是特别有实用价值、有深远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拱形组合预应力城市地下管廊,利用管片座和管片,按拱形管体的结构方式组合成地下管廊,达到抗高压、抗沉降、抗扭曲、抗位移、抗地震的高标准要求,从而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混凝土管片座以及设置在管片座上的由管片连成的拱形管体构成,在管片内设置有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在管片内设置的外层骨架的里侧设置有筒管,在筒管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在管片座内设置的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在筒管和纵向筒管内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用锚具固定的钢绞线,在管片座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管片座的上部设置有支撑定位角,在拱形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
在所述的管片座和管片内分别设置有由钢筋和纵向钢筋构成的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所述的筒管用加强筋固定在钢筋的里侧或外侧,所述的纵向筒管固定在筒管和里层骨架之间,在管片座内设置的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所述的支撑板内设置有和管片相连接的筒管,在筒管内设置有钢绞线,钢绞线通过拱形穿连,通过管片上部两侧设置的筒管,在支撑板的下部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进行锚固,在管片座和管片设置的纵向筒管内设置有钢绞线, 管片座和管片利用钢绞线用搭缝对接的方式串连成拱形管体,在拱形管体两端部设置有锚具,设置在纵向筒管内的钢绞线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进行锚固。
在所述的管片座的下部设置有内吸排水管,在内吸排水管和管片座的上平面之间设置有排水孔,在管片座的下面设置有垫层。
在所述的管片座的两侧上部设置有支撑定位角,在支撑定位角内设置有自来水管、再生水管、通讯管和通风管。
在所述的管片座的上部和所设置的支撑定位角之间设置有排水沟,在排水沟的上部设置有排水沟盖板,在排水沟盖板中部或侧部设置有排水孔。
在所述的支撑定位角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侧部设置有暖气管、燃气管、垃圾输送管和电力管,在支撑定位角的上部设置有管壁装饰板,在拱形管体内壁上部设置有光控装置。
在所述的管片座和管片周边的连接面设置有管片凹凸缝,在管片凹凸缝内设置有膨胀密封条,膨胀密封条分为双条设置或单条设置。
在所述的连接箱端面和侧面设置有对接管口圈,在对接管口圈之间设置有对接管口缝和功能止水带。
在所述的连接箱的侧部设置有通风调控房和功能房,在连接箱和通风调控房之间设置有地面进水口和排水连接管,所述的内吸排水管和下排污水管通过连接箱的下侧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双里,未经张双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3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