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加热治疗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3678.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0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潘胜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7/08 | 分类号: | A61F7/08;A61M3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加热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电加热的治疗带。
背景技术
中医治病有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对人体外部进行加热的方法治疗风湿类疾病和一些湿寒症。不仅效果很好,而且简便、经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强化,此种疗法会有更广泛的发展。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加热方式;远红外加热、频谱加热、火疗加热、热敷、熏蒸、浸泡等。各种加热方法均有其适应范围。而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应用推广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加热治疗带,解决了现有中医治疗加热方式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加热治疗带,所述治疗带包括内层防水层、中间加热层和外层保温层,所述治疗带的两端设置有子母扣,所述治疗带环状包裹患处,并通过子母扣扣合。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包括多块加热体。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治疗带设置有加药孔,加药孔位于加热体之间。可以直接从加药孔加药,减少操作工序。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采用碳晶平面发热材料,耐折耐弯曲,特别在关节弯曲部位贴合度好,不影响活动,同时还具有耐酸耐腐蚀的特性,2-18μm远红外辐射率85%以上,保健作用强。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连接有电源开关。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连接有温控器、调温器,可根据患处实际情况进行调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治疗带为环形加热,设置有加药孔,当加热达到要求后从加药孔直接加药。并且可以从加药孔连续加药外敷,使治疗效更佳,适用部位广泛,操作更方便和容易掌握。可以节省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治疗成本大幅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利国利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加热治疗带,包括三层,其中,内层为防水层1,中间层为加热层2,外层为保温层3,治疗带的两端设置有子母扣4,治疗带环状包裹患处,并通过子母扣4扣合。加热层2包括多块加热体5。所述电加热治疗带设置有加药孔6,加药孔6位于加热体5之间。可以直接从加药孔加药。加热层2采用碳晶平面发热材料,加热层2连接有电源开关7、温控器8、调温器9。
使用时,将电加热治疗带环状包裹患处,并用子母扣扣合,打开电源开关7、通过温控器8、调温器9进行调温,当加热达到要求后从加药孔6直接加药,不需解开治疗带,避免忽冷忽热导致患者不适。首次加入药物经过加热吸收后,通过加药孔6再注入新的药物,可反复加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治疗完毕后,将电源开关7关闭,打开子母扣4,将电加热治疗带从患处取下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未经青岛市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3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移动护理操作单元
- 下一篇:产科用取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