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中控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3596.6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飞英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中控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中控锁。
中控锁的全称是中央控制门锁。车内中控锁的普遍应用,使得车辆向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迈进了一步;使得驾驶员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全车车门的开启与锁定,因此为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行车的安全性,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安装中控锁。目前汽车上装用的中控锁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组成主要有门锁开关、门锁执行机构和门锁控制器。门锁执行机构是汽车中控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传动机构一般包括蜗杆、蜗轮、与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通过控制器的信号,使驱动电机工作,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来控制离合机构,从而来控制中控锁的门锁开关的锁定与开启。现有的传动机构在传动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会产生很大的瞬间抗应力,会导致两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
现有的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蜗轮与闭锁器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齿轮固定,另一端与闭锁器壳体固定,此结构的复位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等缺陷。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中控锁,旨在降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因转动启动时产生的瞬间抗应力,延长两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实现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门锁执行机构,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为扇形,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扇形传动件和连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连杆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上方,所述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所述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所述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中,并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件相对静止时,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所述凸柱可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门锁执行机构,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为扇形,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扇形传动件和连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连杆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上方,所述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所述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所述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中,并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件相对静止时,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所述凸柱可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
优选地,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中部的周边位置处,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弧形复位弹簧,在所述蜗轮的下端面中央位置设有蜗轮固定柱,在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蜗轮固定柱对应且适配的蜗轮安装位,所述蜗轮固定柱固定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并绕所述蜗轮固定柱设置,在所述蜗轮安装柱的侧壁面上设有弹簧拨块,所述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贴合;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相对所述蜗轮固定柱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弹簧挡块,所述弹簧挡块置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均向内弯折,所述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分别为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对应贴合的倾斜面,所述弹簧拨块为扇环形。
优选地,所述弹簧挡块为弧形,所述弹簧挡块与所述蜗轮安装位的侧壁面贴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蜗轮安装位与所述弹簧挡块为一体成型,所述蜗轮固定柱与所述弹簧拨块为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飞英,未经谢飞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3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检测垂直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网卡壳体喷涂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