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管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2481.5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俊;梁璋富;熊晓笛;黄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13 | 分类号: | H02G15/013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堵,尤其是一种电力电缆管道用的可调式管堵。
管堵是一种堵塞在管端处,防止在安装电缆前泥沙等杂物进入管道,确保电缆顺利通过管道的保护装置。通常使用的管堵,完全依靠摩擦力堵在管端内壁上,在管材的运输、施工过程中容易脱落,严重影响了管堵的作用。为此,设计一种防脱落的管堵势在必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管堵,通过调节管堵盖上的旋钮,可以改变管堵与管道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防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可调式管堵,包括管堵盖、管堵座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堵盖包括锥形盖檐、旋钮、盖上螺母、盖面、定位孔和加强筋,所述盖上螺母内嵌在旋钮里,盖面的外边缘设有锥形盖檐;所述定位孔至少有三个且均匀地分布在盖面上,所述加强筋至少有三条且均匀地分布在盖面上;所述管堵座包括定位棒、弹簧、外缘卡槽、座上螺栓和底座,所述弹簧套在定位棒上;在底座上设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的位置和数量与定位孔相匹配,定位棒均能插入定位孔中,底座外缘设有外缘卡槽,所述盖上螺栓固定在底座的中央,管堵盖的盖面中央有孔洞,盖上螺栓能穿过盖面中央的孔洞而旋入管堵盖的盖上螺母上且与盖上螺母连接;所述锥形盖檐能卡在管堵座的外缘卡槽和密封圈之间;所述密封圈其内设有卡销,密封圈通过卡销卡在管堵座的外缘卡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顺时针”方向旋动管堵盖上的旋钮,使管堵盖的锥形盖檐卡入管堵座的外缘卡槽,管堵盖与管堵座闭合,将密封圈挤出,贴近管道,从而增加管堵和管道的摩擦力,比普通的管堵更不易脱落。取出管堵时,“逆时针”方向旋动旋钮,使管堵盖的锥形盖檐顺着定位棒远离管堵座,并最终让密封圈回到管堵座的外缘卡槽上,密封圈脱离管道内壁,从而降低了可调式管堵与管道的摩擦力,便于可调式管堵从管道中取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管堵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堵盖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堵盖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堵座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堵盖与管堵座分离时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堵盖与管堵座闭合时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式管堵,包括管堵盖1、管堵座2和密封圈3。
所述管堵盖1,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锥形盖檐11、旋钮12、盖上螺母13、盖面14、定位孔15和加强筋16。如图2所示,所述盖上螺母13内嵌在旋钮12里且与旋钮12连接,盖面14的外边缘设有锥形盖檐11;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孔15有三个以上,均匀地分布在盖面14上,所述加强筋16有三条以上,均匀的分布在盖面14上,提高管堵盖1的强度。
所述管堵座2,如图4所示,包括定位棒21、弹簧22、外缘卡槽23、座上螺栓24和底座25,所述弹簧22套在定位棒21上。
所述密封圈3如图5所示,其内设有卡销31。
如图6所示,在底座25上设有定位棒21,所述定位棒21的位置和数量与定位孔14对应,定位棒21均可以套入定位孔14中。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25外缘设有外缘卡槽23,所述密封圈3通过卡销31卡在管堵座2的外缘卡槽23上,所述锥形盖檐11可卡在管堵座2的外缘卡槽23和密封圈3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盖上螺栓24固定在底座25的中央,管堵盖1的盖面14中央有孔洞,盖上螺栓24能穿过盖面14中央的孔洞而旋入管堵盖1的盖上螺母13上与盖上螺母13连接。
当在管道内放入可调式管堵时,管堵盖与管堵座分离,如图7所示,“顺时针”方向旋动管堵盖1上的旋钮12,使管堵盖1的锥形盖檐11顺着定位棒21靠近管堵座2,并最终卡入管堵座2的外缘卡槽23,管堵盖与管堵座闭合,如图8所示,将密封圈挤出,贴近管道,从而增加管堵和管道的摩擦力,避免管堵脱落。
当取出可调式管堵时,“逆时针”方向旋动旋钮12,使管堵盖的锥形盖檐11顺着定位棒21远离管堵座2,并最终让密封圈3回到管堵座2的外缘卡槽23上,密封圈3脱离管道内壁,从而降低了可调式管堵与管道的摩擦力,便于可调式管堵从管道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2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直流通用控制回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输电塔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