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入气体预热加温保健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2324.4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9/06 | 分类号: | A62B9/06;A62B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入 气体 预热 加温 保健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吸入气体预热加温保健面罩。
背景技术
不同气温地带的人的鼻子高度和长度有别,气温较低地区的人种,为了防止吸入过冷的气体,适应性的有了可以加温气体的高、长鼻型,如寒冷地带的北欧人、与常年气温较高的非洲人的鼻型不同,即为适应环境的构造。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吸入有害或过冷气体会使气管收缩痉挛,这种反应性痉挛会使气道阻力增加,肺脏血管收缩使右心室输出负荷增大;由于正常人心肺功能有较为强大的代偿能力,故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常反应;而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或老人,则可能由于吸入冷气、气管平滑肌及肺血管的收缩痉挛,诱发缺氧及心脏功能障碍。通过加温面罩的吸入气的加温功能,可有效减少诱导心肺功能障碍的不利因素。
面罩是秋冬季防寒、过滤空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健康防护用品。这种功能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流行石时期尤为重要。但对部分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影响其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吸入气体的成分和温度,在气体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吸入较冷的空气往往使气管发生保护性收缩,从而增加了肺循环阻力,诱发气喘咳嗽,可使心脏负荷加重,进一步可导致右心负荷过重而出现心脏功能障碍。
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人的体表血管会收缩,体表血流减少;而直接吸入过冷的空气可使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大、吸入气量减少。这种环境对心肺功能正常人影响甚微,他们依赖强大的心脏动力,使呼吸道血流增加加温吸入气;但心肺功能较弱的人则不能幸免。由于吸入较冷的气体,心肺功能弱者的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从而使心脏负荷加重,此时容易诱发心功能障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气体的进气通道加上气流聚温装置,利用使用者自身体温,达到吸入气体的是加热效果的新型吸入气体预热加温保健面罩。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入气体预热加温保健面罩,其特征在于,面罩主体上设置气体通道和位于气体通道中部的呼吸口,气体通道远离面罩主体的一侧端口连接气流聚温装置。
所述气体通道内设置气流单向控制结构,气体通道以呼吸口为中心划分为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气流聚温装置连接在进气道的端口。
所述气流单向控制结构可以是开闭的瓣膜结构、片结构或是球结构。
所述气流聚温装置为梭形薄片状,外层为硅胶管,内层为金属管,金属管道部分呈网状结构。
所述气流聚温装置的远端管道端口还设置有气体过滤装置。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慢性肺心病人在寒冷冬季旧病复发问题,使这类患者因寒冷而咳嗽,气喘的症状体征得以减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罩主体,2-气流聚温装置,3-气体通道,4-呼吸口,5-气流单向控制结构,6-过滤装置,7-硅胶管,8-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新型吸入气体预热加温保健面罩,包括气体通道3与呼吸口4,气体通道3以呼吸口4为中心划分为左右两侧通道,分别实现进气功能和出气功能,梭形薄片状的气流聚温装置2连接在进气功能气体通道3的端口,气流聚温装置2的外层为硅胶管7,内层为金属管8,金属管8部分呈网状结构,气流聚温装置2的远端管道端口有气体过滤装置6,气体通道3在呼吸口4两侧进气道和出气道的通道内均有瓣膜结构的气流单向控制结构5。
使用时,只需要戴上面罩,将金属管部分至于保暖衣内,带有过滤装置的管口置于衣服外即可。本实用新型可将吸入气体过滤后又加温,减少因吸入气体温度过低而诱发的心肺功能障碍。
很显然以上是对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很明显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此,例如气流单向控制结构的形状,还可以是片结构或是球结构。凡在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下所做的任何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学院,未经陕西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2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