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1571.2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刚;张永发;杨建锋;杨世坚;申楠公;王和文;顾永治;陈韬;曹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江苏永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6***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卧 客车 用铲式 担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员转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
硬卧客车车厢间通道狭窄,用普通担架无法进行伤病员中铺安置和车厢间转运。现有普通铲式担架外形尺寸通常为1670×420×70mm,普通担架的尺寸较大,通常为2200×540×150mm。车厢端部通道狭窄,经现场实地测试,现有的普通担架和铲式担架无法在车厢端部顺利通行。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
本实用新型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由两组离合装置、两幅担架片和两对滚轮组成,所述离合装置由离合按钮和离合插片组成,一幅担架片的两端分别固定离合按钮,另一幅担架片的两端分别固定离合插片,所述两幅担架片的端部组合形成楔形端头,两幅担架片底部设两对滚轮。
所述担架外形尺寸为1800mm×456mm×68mm(长×宽×高),自重7kg。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便于伤病员上下车。采用普通担架实施伤病员上下车时,需要8‑10人进行运送,且比较费力。该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底部设2对滚轮,滚轮可沿伤病员上下车辅助装置轨道滚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3人即可完成担架伤病员上下车作业。
(2)便于车厢间通行。根据实际测试,将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端部缩小,这种结构可以使伤病员方便地在车厢间通行,确保伤病员出现紧急情况时转运至手术急救车。
(3)便于中铺伤病员安置。为了运输更多的伤病员,在中铺位置也进行伤病员安置。由于车厢包间空间狭窄,按照现有的普通担架进行中铺安置作业,根本无法实施。采用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可以人力将伤病员抬至中铺,拆分后撤除担架,即可完成伤病员中铺安置工作。专用铲式担架较好地解决了人力进行伤病员中铺安置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硬卧客车用铲式担架由两组离合装置1、两幅担架片2和两对滚轮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离合装置由离合按钮3和离合插片4组成,一幅担架片的两端分别固定离合按钮,另一幅担架片的两端分别固定离合插片,所述两幅担架片的端部组合形成楔形端头,两幅担架片底部设两对滚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1)外框采用铝型材,整体强度高。
(2)担架长度为1800mm,可承载各类伤病员。
(3)担架端部尺寸略窄(楔形端头),以便于担架在车厢端部通行。
(4)担架底部设2对滚轮,使担架沿上下车辅助装置轨道滑行,便于伤病员担架进出车窗通道。
(5)担架与转运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伤病员在车厢间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分离方法:操作人员一只手按压“离合按钮”,另一只手向外用力拉出离合插片分离担架片,另一端的操作人员按照同样的方法分离担架片。
本实用新型的合并方法:将两幅担架片离合装置对准位置,两手分别握住,用力将离合插片插入离合按钮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江苏永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江苏永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1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卧客车车厢间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纳米银抗感染急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