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槽罐罐内支撑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805.1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唐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欣雨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3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罐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槽罐罐内支撑座。
槽罐作为低温液体存储装置,通常由内罐和外罐两层罐体组成,内罐和外罐之间设置有空隙,并且空隙的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从而防止罐内热量传输。虽然达到了保温效果,但是在内、外罐相互隔离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内罐位置的固定成为了一大难题。
现有技术是在外罐的内壁上架设横梁,通过在横梁上绑设吊带来吊挂内罐,为了防止内罐左右移位,在内罐与外罐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定位架。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焊接横梁,增加了耗材,选用吊带,难以掌握吊带的长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吊带的韧性也会改变,而且通过横梁来吊挂内罐,其应力均加载到外罐上,外罐罐体承受着巨大的轴向压力,容易造成罐体变形甚至罐体破裂,形成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槽罐罐内支撑座,用于支撑和固定内罐的罐体,避免了横梁和吊带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除外罐罐体的轴向压力,保证了罐体的安全和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槽罐罐内支撑座,固定在内罐与外罐之间,其关键在于:该支撑座设置有上支管和下支管,其中上支管的上端支撑在所述内罐的外壁上,下支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外罐的内壁上,上支管的下端与下支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罐内支撑座来支撑和固定内罐,节约了使用横梁的钢材,安装非常方便,不用考虑类似吊带一样的韧性变化,内罐与外罐之间直接采用钢性接触,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固定,使其及其方便,内罐罐体的重力直接加载到外罐底部,减少了外罐罐壁的轴向应力,提高了罐体的安全性。
为了增加支撑座的受力面积,所述上支管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罐外壁曲面相吻合的切口,内罐的外壁贴合在该切口的切面上。
进一步,所述内罐外壁与上支管的切口之间还设置有垫板。
进一步,所述内罐外壁与上支管的切口之间还设置有垫板。
为了防止上支管的管体内流入液体或残渣,在所述上支管上端的管头上设置有盖板。
为了加强支撑座的稳定性,所述下支管的下端面与所述外罐的内壁曲面相吻合,在下支管的外管壁与外罐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3~6块加强筋板。
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其中上底板与所述上支管连接,下底板与所述下支管连接,在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还夹设有绝热板。
通过采用板式连接组件,方便了内罐的安装,保证内罐的稳定,通过设置绝热板来防止热量传输,又防止了热量的流失。
为了保证上、下支管的可靠连接,所述上底板、绝热板以及下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为了满足隔热效果,所述绝热板为环氧玻璃布板。
为了进一步减轻外罐罐体受力,所述下支管在外罐上的安装位置与罐外支撑座相对应,使得罐内支撑座的应力直接传递到罐外支撑座上,而且上支管和下支管的管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耗材少,成本低,在保证内罐稳定性的同时也防止了内罐热量的流失,同时减少了外罐罐体的轴向应力,增强了整个罐体的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I‑I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槽罐罐内支撑座,固定在内罐12与外罐11之间,该支撑座设置有上支管3和下支管8,其中上支管3的上端支撑在所述内罐12的外壁上,下支管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外罐11的内壁上,上支管3的下端与下支管8的上端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固定。
在实施过程中,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上底板4和下底板6,其中上底板4与所述上支管3连接,下底板6与所述下支管8连接,在上底板4与下底板6之间还夹设有绝热板5,为了保证绝热性能,所述绝热板5为环氧玻璃布板。
为了保证上支管3与下支管8之间的可靠连接,所述上底板4、绝热板5以及下底板6通过螺栓7连接固定。
为了增加上支管3与内罐12的受力面积,所述上支管3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罐12外壁曲面相吻合的切口,内罐12的外壁贴合在该切口的切面上,而且在所述内罐12外壁与上支管3的切口之间还设置有垫板1。
由于选用管状的支撑结构,为了防止上支管3的管体内流入废液或残渣,在所述上支管3上端的管头上设置有盖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欣雨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欣雨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