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报警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771.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6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学南 |
主分类号: | G10K9/20 | 分类号: | G10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3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喇叭,特别是一种车用报警喇叭。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813520U于2011年4月27日公开一种小型扬声器,包括壳体、扬声单元,扬声单元镶嵌于壳体上,且壳体上设有通孔,扬声单元引出的导线穿过壳体的通孔与外部电源部件连接,壳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夹槽与夹板,扬声单元引出的导线固定于夹槽上,且导线安置于夹板两侧而延伸至通孔。据称,该结构的扬声器不仅使导线定位牢固,防止导线在定位腔松脱,从而有效防止导线断裂,而且可使导线设有的驳口处在夹板处分开而固定于夹板两侧,避免导线出现短路的现象,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装配较为不便,而且壳体与扬声单元之间需要通过胶水等物质胶粘,并不环保。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的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便、制造成本低的车用报警喇叭,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车用报警喇叭,包括设有集音腔的发声壳、发声模块及外壳,其结构特征是发声壳套接固定在外壳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空腔,发声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腔内,集音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发声壳的侧壁设置有与外壳开口相接的定位凸边。
所述外壳侧壁设置有开口,发声壳设有与开口连接的挡部。
所述发声模块的引线从开口穿出。
所述发声壳的底部平齐。
所述发声壳的中部设有集音孔连通集音腔及空腔。
所述集音腔上还设有反射板,反射板内侧设有一内凹的反射腔。
所述反射板内侧设有支撑脚,支撑脚固定连接在集音腔设置的定位部上。
所述发声壳与外壳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声壳与外壳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无需采用粘结胶水,安全环保,且简化安装步骤,提高装配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发声壳的底部平齐、反射板设有内凹反射腔,有效增加集音效果,使喇叭更加响亮。其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便、制造成本低的特点,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又一方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车用报警喇叭,包括设有集音腔(图中无标号)的发声壳3、发声模块2及外壳1,其发声壳3套接固定在外壳1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空腔(图中无标号),发声模块2安装在所述空腔内,集音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进一步地,发声壳3的侧壁设置有与外壳1开口相接的定位凸边3.2,定位凸边3.2有利于两者的装配,且保证空腔的空间大小,从而不会压坏发声模块2。
进一步地,外壳1侧壁设置有开口1.2,发声壳3设有与开口1.2连接的挡部3.3。发声模块2的引线从开口1.2穿出。挡部3.3的作用是发声壳3与外壳1装配好后,缩小开口1.2的孔径,且把发声模块2的导线压紧,不会残留空隙,具有防水作用,同时使报警喇叭整体更加美观,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进一步地,发声壳3的底部平齐,使其发出的声音更大,音质更纯,发声壳3的中部设有集音孔3.1连通集音腔及空腔;集音腔上还设有反射板4,反射板4内侧设有一内凹的反射腔4.1,反射腔4.1的边缘设有高于反射板4的包边(图中无标号),包边还可上设有若干缺口(本实施例为三个)。该设计可有效增强报警喇叭的集音效果,使报警喇叭的声音更洪亮清脆,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反射板4内侧设有支撑脚4.2,支撑脚4.2固定连接在集音腔设置的定位部3.4上,使反射板4与发声壳3的装配更加简便,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发声壳3与外壳1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无需无需采用粘结胶水,安全环保。
进一步地,外壳1上还设有安装部1.1,便于报警喇叭的安装。
本产品尤其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
概而言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学南,未经刘学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静态随机存储器写操作的电路
- 下一篇:镭射激光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