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器手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10747.2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9/32 | 分类号: | A47L9/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手柄。
背景技术
吸尘器的吸尘风道一般一直延伸至吸尘的手柄处(即手柄内也设有风道段),工作时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将灰尘吸入吸尘器内。然而,如果吸尘器工作时一旦其风道的吸入口被异物(如软布等)堵塞后,由于风道内有很高的负压存在,因此堵塞物很难被取下,影响吸尘器的正常工作。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的一些吸尘器会在其手柄体上设置气孔,该气孔将手柄体内的风道和外界相连通,然后又在手柄体上设置一个可选择性地开启或封闭所述气孔的放气阀。正常工作时,所述放气阀将气孔封闭住,手柄体内的风道与外界相隔离。当风道吸入口被异物堵塞时,可关闭吸尘器,打开放气阀使气孔导通,手柄体内的风道与外界相连通,气道内进入空气,负压消失,从而非常方便地取下堵塞物。而且,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对放气阀的调节来改变气孔与的开启面积,从而改变气孔的进风速度,进而改变工作时风道内的负压值,以适应吸尘器不同的工作环境。
然而,现有的用在吸尘器手柄上的放气阀,是通过对其前后滑动来实现气孔的开启和封闭,这种放气阀的密封性不可靠,影响吸尘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放气阀的吸尘器手柄,该吸尘器手柄上的放气阀与手柄体之间具有很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吸尘器手柄,包括其内设有风道的手柄体,所述手柄体上设置有将其内的风道与外界相连通的气孔、以及用于封闭/开启所述气孔的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包括一个密封套设在所述手柄体外的、并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体作周向转动的圆环形阀体,该阀体上开设有当其转动时可选择地使所述气孔与外界相连通或断开的排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放气阀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阀体和手柄体之间的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与阀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的外壁上设有摩擦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器手柄上的放气阀在使用时,只需转动阀体,变可选择性地使阀体上的排气孔与手柄体上的气孔相重合或相错开,而且还能够调节排气孔与气孔的重合面积以适当调节吸尘器工作时其风道内的负压值,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放气阀采用套环式设计,其与手柄体之间的密封性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气阀的爆炸图;
其中:1-手柄体,2-放气阀,21-阀体,22-排气孔,23-密封圈,24-摩擦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尘器手柄,包括其内设有风道的手柄体1,手柄体1上设置有气孔(图中未示出),该气孔的一端与手柄体1内的风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手柄体1的外表面与外界连通。所述手柄体1上还设置有放气阀2,通过对该放气阀2的调节可以选着性地使所述气孔处于开启或封闭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放气阀2包括一个圆环形的阀体21,该阀体21密封套设在所述手柄体1外并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体1作周向的转动(阀体与手柄体在轴向相对固定),而且阀体21上开设有当其转动时可选择地使所述气孔与外界相连通或断开的排气孔22。实施时,通过对阀体21的转动,可选择性地使阀体上的排气孔22与手柄体上的气孔相重合或相错开(重合时,气孔与外界连通;错开时,气孔与外界断开),而且还能够调节排气孔22与气孔的重合面积(重合度)以适当调节吸尘器工作时其风道内的负压值。
为了保证放气阀阀体21与手柄体1之间的密封性,本例中的放气阀2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阀体21和手柄体1之间的密封圈23,且该密封圈23与阀体21固定连接,当阀体21转动时,密封圈23随阀体转动。
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使用者转动阀体21时容易打滑,本例还在所述阀体21的外壁上设置了摩擦棱24。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式快速交通运载系统及其运载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