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714.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施飞跃;钱松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星螺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60 | 分类号: | B29C47/6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3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锥形 螺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杆,尤其是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螺杆是挤出机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双螺杆技术是过去50年来最重要的挤出技术进展。单螺杆的机器和双螺杆的机器:一个是一根螺杆,一个是两根螺杆,都是用的一个电机带动的,功率因螺杆不同而不同,50锥双的功率约为20kW,65锥双的约为37 kW。产量与料及螺杆有关,50锥双的产量约为100‑150kg/h,65锥双约为200‑280 kg/h。单螺杆的产量就只有一半。挤出机按其螺杆数量可以分为单螺杆、双螺杆和多螺杆挤出机。目前以单螺杆挤出机应用最为广泛,适宜于一般材料的挤出加工。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具有由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物料所受到的剪切比较均匀、螺杆的输送能力较大、挤出量比较稳定、物料在机筒内停留长,混合均匀 。双螺杆在低的剪切速率下就可以得到高的产量,因此降低了价格昂贵的稳定剂的用量,双螺杆挤出机也用于配混和造粒树脂,在进行填料、纤维的配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锥形双螺杆进料时容易出现堵料,使进料不顺畅而容易出现焦料现象,并且效率低,耗能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双螺杆出现堵料、焦料,效率低的缺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包括柄部、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挤出段和螺棱,柄部为花键结构,螺棱在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之间断开;熔融段中间的螺棱断开,后部螺棱开有槽,起到混炼作用;螺棱以轴向剖面的边线与该边线的顶端垂直线之间的夹角α为6°,螺棱以轴向剖面的边线与螺杆本体边线之间采用圆弧连接,弧度半径R为2mm。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挤出段的螺棱宽度之比为2 :1.5 :3 :2.5 :2。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挤出段的长度比为45 :33 :30 :40 :18。
螺杆采用氮化钢38CrMoAlA氮化处理。
螺杆采用氮化钢38CrMoAlA氮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螺棱在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之间断开,使进料更顺畅,不会焦料。在熔融段的螺棱上开有槽,使混料更充分,而且剪切力更大,物料塑化能力更强,并且螺杆挤出物料温度温定,压力波动小,产品质量高,能耗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的A部剖视图;
图中:1、柄部 2、进料段 3、熔融段 4、均化段 5、塑化段 6、挤出段 7、螺棱。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包括柄部1、进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塑化段5、挤出段6和螺棱7,柄部1为花键结构,螺棱7在进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塑化段5之间断开;熔融段3中间的螺棱7断开,后部螺棱7开有槽,起到混炼作用;螺棱7以轴向剖面的边线与该边线的顶端垂直线之间的夹角α为6°,增加螺棱7的强度;螺棱7以轴向剖面的边线与螺杆本体边线之间采用圆弧连接,弧度半径R为2mm,可以有效地防止物料堆积在底部死角而出现焦料的现象。进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塑化段5、挤出段6的螺棱7宽度之比为2 :1.5 :3 :2.5 :2。进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塑化段5、挤出段6的长度比为45 :33 :30 :40 :18。
螺杆采用氮化钢38CrMoAlA氮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的两根螺杆插入料筒里,两根螺杆相互啮合,螺棱7在进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塑化段5之间断开,使进料更顺畅,不会焦料。在熔融段3的螺棱7上开有槽,使混料更充分,而且剪切力更大,物料塑化能力更强,并且螺杆挤出物料温度稳定,压力波动小,产品质量高,能耗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星螺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星螺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