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684.0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9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文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水压 冲击 打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驱动式打桩机,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
背景技术
打桩机是港口、桥梁、公路建设等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施工设备,它可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供人的劳动强度,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液压打桩机由于其具有振动小、噪音低、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了蒸汽和柴油动力等其它动力类型打桩机,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现有的液压打桩机大都采用矿基液压油为动力,在打桩过程中,矿基液压油容易泄露出来污染环境,且存在易燃问题。除此之外还,其运行还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打桩机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的、运行成本低的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冲击机构和打桩接头机构,所述的冲击机构包括缸体、活塞后盖、后支撑座、冲击活塞、前支撑座、配流阀、上阀套和下阀套,所述的缸体内孔内设有冲击活塞,缸体内孔与冲击活塞形成活塞前腔、活塞后腔、活塞中腔;缸体上设有蓄能器、进水口和出水口;缸体上进水口处设有配流阀,配流阀下端设有下阀套,配流阀上端设有上阀套;缸体与配流阀形成阀左交变腔、阀左高压腔、阀中间腔、阀回水腔和阀右恒高压腔;缸体的上端与外端盖连接,外端盖内设有活塞后盖和后支撑座,活塞后盖与后支撑座连接,后支撑座套装在冲击活塞的上端;活塞后盖与后支撑座形成回程缓冲腔,阀左交变腔通过回程信号孔与活塞前腔相通;阀左交变腔通过冲程信号孔与活塞中腔相通;进水口、阀左高压腔与蓄能器相通;进水口、阀左高压腔与活塞前腔相通;进水口、阀左高压腔通过孔、配流阀中心孔与阀右恒高压腔相通;阀中间腔与活塞后腔相通;出水口、阀回水腔通过回水孔与活塞中腔相通;阀回水腔与回程缓冲腔相通;进水口与动力机构的进水管连接,出水口与动力机构的出水管连接;
所述的打桩接头机构包括接头、砧铁、定位套、平键、导向套;所述接头与冲击机构的缸体螺接,接头的内孔由隔板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导向套和定位套设在接头的上腔内,导向套位于定位套的上方,砧铁位于下腔,穿过隔板上的中心孔与定位套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中,所述的外端盖上表面上设有吊环。
上述的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中,所述的缸体的侧面上设有扶手。
上述的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中,所述的导向套和定位套之间设有缓冲垫。
上述的便携式水压冲击打桩机中,所述的砧铁上与冲击活塞相对的面上设有锤垫,砧铁与隔板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垫,砧铁的下表面上设有桩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压传动技术,与以往油压型液压冲击器相比,不需消耗非再生的石油资源,泄漏物对环境无污染威胁,且噪音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所使用的传动介质来源广,运行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主机质量约25kg左右,便于携带,且具有移动方便、结构简单和维修维护方便的优点。对于一些大中型打桩机无法满足施工环境要求的桩基工程,如公路护栏、河堤抢险等,能有效的发挥其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缸体内部各腔体及水流通道。
图3是活塞回程加速阶段水流流向图。
图4是活塞回程减速阶段和冲程加速阶段水流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冲击机构和打桩接头机构,所述的冲击机构包括缸体7、配流阀11、冲击活塞21及前支撑座23、下阀套9、配流阀11和上阀套13,所述的缸体7内孔内设有冲击活塞21,缸体内孔与冲击活塞21形成活塞前腔i、活塞后腔g、活塞中腔h;缸体7侧面上设有蓄能器8、进水口10、出水口12和扶手20;缸体7上进水口10处设有配流阀11,配流阀11下端设有下阀套9,配流阀11上端设有上阀套13;缸体7与配流阀11形成阀左交变腔a、阀左高压腔b、阀中间腔c、阀回水腔d和阀右恒高压腔e;缸体7的上端与外端盖14通过螺钉19连接,外端盖14内设有活塞后盖17和后支撑座18,活塞后盖17与后支撑座18连接,后支撑座18套装在冲击活塞21的上端;活塞后盖17与后支撑座18形成回程缓冲腔f,回程缓冲腔f可防止冲击活塞21在回程阶段对主机的直接碰撞。所述外端盖14的上表面上设有吊环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