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9725.4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D27/04;B2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壁高 强度 液压泵 壳体 翻转 重力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具体的为一种用于铸造厚壁高强度的液压泵壳体的翻转重力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液压泵壳体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然而在液压泵壳体的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场无法精确控制,往往存在缩孔、缩松的缺陷,以及在液压泵壳体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因此,目前采用铸造工艺生产的液压泵壳体的壁厚均较小,导致其机械强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即无法承受高压,不能满足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对液压泵壳体的高强度要求。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结构示意图,该液压泵壳体的联接端9的壁厚最厚处达到83mm,而油腔10壁厚的最薄处仅7mm,而采用现有的液压泵壳体铸造模具无法满足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的生产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能够通过对温度场的控制,进而克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产品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能够通过对温度场的控制,进而克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产品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
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安装在所述底模上的左侧模和右侧模,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侧抽芯,所述底模、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所述侧抽芯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
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内并环绕所述型腔的冷却通道I和设置在底模上的紫铜冷铁。
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I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左侧模或右侧模上的冷却通道II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左侧模或右侧模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所述型腔包括与液压泵壳体联接端对应的上型腔和与液压泵缸体油腔对应的下型腔,所述冷却通道II上设有与所述上型腔对应的冷却段。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分别设置为交替使用的至少两套。
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II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抽芯内的冷却通道III。
进一步,所述底模上还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左侧模上还设置有浇口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通过在底模内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在左侧模和右侧模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并在侧抽芯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I,能够在液压泵壳体铸造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场,并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制造液压泵壳体,能有效解决的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并使铸造得到的液压泵壳体的内部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出色、机械性能高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3为底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侧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侧抽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实施例的装配图。本实施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1、安装在底模1上的左侧模2和右侧模3,以及安装在左侧模2与右侧模3之间的侧抽芯4,底模1、左侧模2和右侧模3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
底模1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包括设置在底模1内并环绕型腔的冷却通道I 5和设置在底模1上的紫铜冷铁6,紫铜冷铁6长期固定安装在底模1上,通过设置冷却通道I 5,向冷却通道I 5内通入冷却介质,能够控制底模1处的温度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9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模具大杠的基座衬套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