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自动无齿锯切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8970.3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3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三;陈常彬;赵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1/00 | 分类号: | B22D31/00;B23D57/00;B23Q1/25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30170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 自动 无齿锯 切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机,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自动无齿锯切割机。
背景技术
去除铸件冒口,是铸件清理的主要工序之一,常用的铸件冒口的切除方法主要有:砂轮无齿锯切割,锯切,剪切,锤击,火焰切割等,而砂轮切割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现有的无齿锯切割机包括:一台电动机和安装在电动机上的一个砂轮片。切割时,每一个切割循环只能切割一个冒口,但,由于每个铸件往往都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位置的冒口,因此,切割不同位置的冒口就要对应有不同的工装,不同的工装需要安装在不同的无齿锯上;而在不同的无齿锯上切割,就会花费大量的铸件搬运时间, 还会投入搬运设备(叉车)和搬运人工;同时,由于切割工作台是固定的,每次只能装夹一个铸件,只有在上一次切割完全停止后,才能更换铸件进行下一次切割;因此,不仅设备等待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且由于是由人工按压锯片切割,人与高速旋转锯片的近距离的接触,对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又因为人为因素较大,切割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工位自动无齿锯切割机,其不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位的切割,而且,可以在进行多个工位切割的同时装夹铸件,每次切割完成后,便可以立即进行下一次切割;节省了铸件搬运时间、搬运设备、搬运人工及更换铸件的停机时间,提高了切割机使用效率及切割质量;同时,由于配备了机械手代替人工拿取铸件,不仅使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工位自动无齿锯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旋转工作台及安装在旋转工作台周围的数个移动式无齿锯切割机,其中,该旋转工作台包括:一工作台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旋转装置;该无齿锯切割机固定在一底座上,底座安装在滑轨上,滑轨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安装有一气缸;其中,底座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气缸又与气泵相连。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一气缸、定位销套、压紧轴、电机,其中,电机的轴端安装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又与被动齿轮啮合,被动齿轮固定在工作台下方;被动齿轮的内侧安装有一压力轴承;工作台的中心安装有一压紧轴,压紧轴的下端安装有一轴承;工作台的边缘设有一定位销套,底部安装有一气缸,气缸又与气泵相连,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定位套插在定位销套内;工作台的上方安装有数个治具固定座,治具固定座上设有数个定位销。
所述滑轨为滑块与导轨的组合结构,滑块镶嵌在导轨上,并能沿导轨滑动。
所述机架为框架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位的切割,而且,可以在进行多个工位切割的同时装夹铸件,每次切割完成后,便可以立即进行下一次切割;节省了铸件搬运时间、搬运设备、搬运人工及更换铸件的停机时间,提高了切割机使用效率及切割质量;同时,由于配备了机械手代替人工拿取铸件,不仅使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最高效率可以达到普通无齿锯的三至四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工作台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工作台俯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气缸、2.定位套、3. 定位销套、4.治具固定座、5.压紧轴、6.工作台、7.定位销、8.压力轴承、9.被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电机、12.传动齿轮、13. 轴承、14.无齿锯切割机、15底座、16滑轨、17气缸、18机架、20.切割区、30.待切割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8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