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用通风管、空调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8779.9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0 | 分类号: | F16L11/00;F16L11/112;F16L33/00;F16L25/10;F24F13/02;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通风管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用通风管、空调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空调系统中,用于通风的通风管一般采用PP或PE等树脂材料并通过吹塑或注塑的方式形成。这种类型的通风管在产品设计过程需要做较多的结构分析和流体分析,而且需要通过借助模具等加工,其中,模具加工又需要进行多次试模才能最终完成。然而,这些通风管仍然可能存在厚度不均、堵胶等缺陷,而且由树脂材料制成的通风管的质地相对刚硬,给通风管的存放和运输造成不便。
为避免上述问题,可以使通风管形成为塑料制品。尽管这种类型的通风管质地柔软,但是当空调系统中空调风机不运行时,通风管容易收缩,因而在空调风机的开关过程中将因通风管的收缩或扩张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通风管,该空调系统用通风管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便于存放和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通风管,该通风管为柔性管并包括管体,该管体的管壁中设置有通孔,该通孔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通孔中插入有第一管支撑件。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通风管包括位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管壁中设置有螺旋孔,该螺旋孔围绕所述通风管的周向且沿所述通风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螺旋孔中插入有第二管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管体之间形成有卡接段,该卡接段径向突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管支撑件为铝件。
优选地,所述管体上固定有安装支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且该空调系统在开启或关闭时的噪音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风机,并且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用通风管,该通风管与所述空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空调系统用通风管,所述多个通风管的首个通风管与所述空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多个通风管的其他通风管依次通过将一个通风管的第一连接端插入到另一个通风管的第二连接端中而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并且具有更高的乘驾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管因无需采用树脂材料形成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由塑料等材料制成柔性的通风管,有利于存放和运输,并且在第一管支撑件插入管体的管壁中后将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增加了管壁的强度。因而,无论空调风机是否运行(尤其是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通风管都将保持原有的管形,而不会出现收缩或扩张的情况,减少了因通风管的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的噪音。由此,采用该通风管的空调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空调系统在开启或关闭时的噪音较低,而包括该空调系统的车辆则具有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并且具有更高的乘驾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管在管体上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管沿轴向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 2第一连接端
3第二连接端 4卡接段
5第一管支撑件 6第二管支撑件
7通孔 8螺旋孔
9安装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作区分不同的部件,不对各部件进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87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