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鞘翅目害虫成虫田间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7838.0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卢辉;陈青;卢芙萍;徐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鞘翅 害虫 成虫 田间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鞘翅目害虫成虫田间诱捕器。
背景技术
香蕉根颈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属鞘翅目象虫科(Curculionidae)根颈象属(Cosmopolites),主要以幼虫在香蕉植株近地的茎基部和球茎内挖掘和取食危害,造成茎基部和球茎纵横交错的隧道,是目前香蕉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在香蕉产区暴发严重,如果控制不及,地上部得不到充足的养分,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全株死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香蕉根颈象甲的幼虫蛀食香蕉株基部和地下茎,成虫畏阳光,根据调查发现,成虫常产卵于香蕉的假茎中,常规的施药方法和施药部位很难杀死害虫,效果不理想,还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通过诱捕器诱杀成虫的方法是一条防控捷径。
田间诱捕香蕉根颈象甲需要适合的诱捕器做载体,传统的水盆型诱捕器虽然有好的诱捕效果,但在田间使用中有一定的缺陷,尤其在炎热和干旱季节,诱捕器需要每天补水才能达到理想的诱捕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水盆型诱捕器的补水工作量非常大,会导致该方法的推广受阻。因此,具有补排水功能的、诱杀效果好的、省时、省力、简易的诱捕装置,是推广型诱捕器的技术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诱集方法简单、引诱效果好、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的诱捕香蕉根颈象甲成虫的新型诱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鞘翅目害虫成虫田间诱捕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鞘翅目害虫成虫、优选香蕉根颈象甲成虫田间诱捕器,包括:
诱捕桶,所述诱捕桶包括:
底板;
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锥形桶体,所述锥形桶体上端设置支撑台;
设置于所述锥形桶体内部的补水盘管,所述补水盘管最低处设置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上安装补水阀衬,所述补水阀衬与浮子阀配合形成补水开关;
设置于所述锥形桶体上的接水孔,所述接水孔上设置接水板,所述接水孔与所述补水盘管最高处相通;
设置于所述锥形桶体上的溢流口;和
设置在所述溢流口之上的遮板;
盖体;
设置于所述盖体内部顶端的诱饵环,所述诱饵环上通过诱饵绳挂有诱饵;
设置于所述盖体下缘的支撑檐,所述支撑檐下端固定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穿过所述支撑台使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诱捕桶之上;以及
支座卡套,所述支座卡套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下,与锥形支腿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鞘翅目害虫成虫田间诱捕器中设置溢流口以维持诱捕桶的液位的最大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储水腔的侧面上方的位置来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之上可以设置遮板以遮盖住溢流口,防止泥土和其它杂质的进入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锥形桶体的锥度介于30~60°之间,更优选为45°,并且外表面覆盖防滑层。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锥度”是指锥形两个底角的角度,并且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两个底角的角度是相同的。此处,术语“介于...之间”是指包括两个端点值的数值范围。研究发现,在锥度为45°时,香蕉根颈象甲成虫的诱捕效果最好,在锥度不同于45°(例如20°或者70°)的相同试验条件下,诱捕效果都大为降低,吃惊地发现形状对于成虫的诱捕产生出乎意料地影响。
优选地,所述盖体为锥形盖,锥度介于30~60°之间,更优选锥度为45°,并且所述盖体外缘直径为所述锥形桶体上端外缘直径的1.1~2倍,更优选1.2倍。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锥度”是指锥形两个底角的角度,并且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两个底角的角度是相同的。此处,术语“介于...之间”是指包括两个端点值的数值范围。
优选地,所述补水盘管首尾封闭并且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补水盘管最高处与最低处竖直距离介于1~200mm之间,更优选为100mm。此时,术语“首尾封闭”不应该理解为对其他连接方式的限制,例如所述接水孔可以与所述补水盘管最高处相通。
优选地,所述盖体通过2~20个、更优选10个所述支撑架(例如为5cm)固定于所述诱捕桶之上。
优选地,所述锥形支腿插于土壤中,
优选地,所述补水阀衬由密封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7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