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993.0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7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飞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安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式 便携 金属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检门,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自动化设备的开发、研究及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柱,促使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以取代人们的繁重工作,从而达到把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之目的。其中,金属探测门就是众多自动化设备中的一种。
金属探测门可对人体是否携带有金属的物品进行非接触式探测和报警,从而能快速地检测故意隐藏的金属武品等威胁公共安全的物品。其作用是对通过金属探测门的人员进行检查,以保证进入一定区域的所有人员不携带有威胁他人安全的金属的危险品。其典型应用之一是民航机场的安检通道,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属探测门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除机场以外,金属探测门还广泛用于车站、码头、法院、博物馆、监狱、看守所、体育场及大型公共活动的场合中。
目前,现有的金属探测门都是设计成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金属探测门虽然便于金属探测门直接站立于地面上以便于金属探测门的使用,但是,正是由于金属探测门的一体式结构,使得金属探测门的横梁部及用于支撑横梁部的两支撑部之间不具有可折叠性,故使得现有的金属探测门无法折叠,故无法缩小其体积,从而使得现有金属探测门的携带及运输极其不便。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缩小体积以便于运输及携带并便于装拆的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缩小体积以便于运输及携带并便于装拆的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包括连接固定件及若干相互独立的门框模块。门框模块依次对接而形成出一门框,连接固定件呈可拆卸地与门框连接而使门框模组固定在一起;拆卸连接固定件,则门框模块可相互折叠而形成一折叠结构。
较佳地,门框包含横梁部及用于支撑横梁部的两支撑部,连接固定件呈片状结构,连接固定件依次与一支撑部、横梁部及另一支撑部呈可拆卸的连接。
较佳地,连接固定件与支撑部及横梁部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呈可拆卸的连接。
较佳地,连接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支撑部及横梁部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地设置有与第一魔术贴相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还包括一承放于地面上并提供支撑的支撑架,门框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与支撑部呈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连接固定件与支撑部及横梁部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呈可拆卸的连接。
较佳地,连接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支撑部及横梁部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地设置有与第一魔术贴相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还包括一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连接带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魔术贴,一第三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粘合,第一魔术贴还与另一第三魔术贴相粘合。
较佳地,支撑部设置探测模块。
较佳地,横梁部上还设置有与探测模块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显示屏具有报警次数显示屏及通过人数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固定件呈可拆卸地与门框连接而使门框模组固定在一起;当拆卸连接固定件,则门框模块可相互折叠而形成一折叠结构,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的装拆极其简便,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在折叠后的体积更小,从而便于携带及运输。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在将连接固定件与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切断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式便携金属探测门处于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安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安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9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