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BS电磁阀与快放阀的组合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423.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电磁阀 快放阀 组合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BS制动系统,更准确地说,尤其涉及一种ABS电磁阀与快放阀的组合支架,适用于例如高端轻型卡车中的气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快放阀是轻卡气制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保证行车制动的实施和解除。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轻卡也逐渐开始匹配ABS系统。目前轻卡气压前制动回路在装配ABS电磁阀(两个)、快放阀等时,需用三个支架分别将以上三个部件独立地装在车架上,其中快放阀与电磁阀之间用棉线管或其他管路连接,此种装配形式会造成车架横梁孔位增加,阀之间的管线路交叉杂乱,降低了整车的精致性。所以开发出一种组合型的支架对于整车的模块性设计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ABS电磁阀与快放阀的组合支架,其结构简单,安装快捷,可以将电磁阀、快放阀等阀体组装到一起然后再安装到车架上,实现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整车的精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ABS电磁阀与快放阀的组合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下端向其两侧各延伸一用于固定电磁阀的第二支架。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的安装平面高于支架本体的安装平面。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磁阀的腰形孔。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设有一弯起的折边,折边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车架上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支架,其结构简单,在组装的时候,将快放阀安装在支架本体上,两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架上,并用接头将其连接起来,这样只通过接头即可将三个部件组装到一起,然后再将组合支架固装到车架上。此组合支架代替了原先的三个独立支架,不仅节省了两根棉线管、两个穿孔接头、两个穿孔螺栓,而且还提升了整车的精致工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支架与电磁阀、快放阀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本体1,所述车架本体1的下端向其两侧各延伸一用于固定电磁阀4的第二支架2。组合支架和支架本体1之间可以是焊接或螺栓,也可以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常规手段;第二支架2和电磁阀4之间的固定可以采用螺栓或螺钉;支架本体1和快放阀5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支架本体1上设置的安装孔10;支架本体1和第二支架2之间可以是焊接成型,也可以是冲压式的一体成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在组装的时候,将快放阀5安装在支架本体1上,两个电磁阀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架2上,并用接头6将其连接起来,这样只通过接头即可将三个部件组装到一起,然后再将组合支架固装到车架上。此组合支架代替了原先的三个独立支架,不仅节省了两根棉线管、两个穿孔接头、两个穿孔螺栓,而且还提升了整车的精致工艺。
根据电磁阀和快放阀的型号,为了调整电磁阀和快放阀之间的安装角度,例如为了使电磁阀和快放阀的连接端头位于同一安装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架2的安装平面高于支架本体1的安装平面,并在其连接处形成一坡面3。为了调整两个电磁阀之间的距离,或者为了调整电磁阀4和快放阀5之间的安装距离,所述第二支架2上用于固定电磁阀4的孔可以是腰形孔20,在此腰形孔20的长度方向上可调节电磁阀的安装距离。
为了便于将支架本体1固定在车架上,所述支架本体1的上端设有一弯起的折边11,折边1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架本体1固定在车架上的通孔110,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当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相似的编号通篇指代相似的元件。为清晰起见,在附图中可能有将某些线、层、元件、部件或特征放大的情况。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其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飞车
- 下一篇:重型汽车空气管理系统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