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112.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伍毅;杨成;邓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B60T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70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摩托车 车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车轮的轮辋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合金摩托车车轮的轮毂上装有两个轴承,一个安装在轮毂的外侧,一个安装在轮毂的内侧,两个轴承均为轮毂承力轴承。当车轮处于整车高负载和恶劣路况条件下时,车轮的承载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影响了车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车轮上设置加强筋或增加铝合金材料的强度,以改善车轮轮辋总成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轮毂承力轴承进行改型设计,以提高铝合金车轮轮辋总成的承载能力。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包括轮辋(1),述轮辋(1)的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关键在于:所述轮辋(1)的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1)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轴承(2、3、4)的内圈相等,第二、第三轴承(3、4)的外圈相等。
所述轮辋(1)的轮毂外侧装有缓冲胶(7),轮辋(1)的轮毂内侧设置有制动鼓腔体(1a)。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辋的轮毂内侧设置两个轴承,由传统的两个轴承受力改为三个轴承受力,使整车在高负载和恶劣路况条件下,车轮的承载能力更强,以增强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由轮辋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衬套5、支撑圈6和缓冲胶7组成。轮辋1的中部为轮毂,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1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衬套5、支撑圈6与轮辋1同轴设置。在轮毂的外侧还轴向均布有若干减重槽1b。支撑圈6可防止衬套5径向窜动,衬套5可防止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轴向窜动。
最好是,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的内圈相等,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的外圈相等。轮辋1的轮毂外侧装有缓冲胶7,轮辋1的轮毂内侧设置有制动鼓腔体1a,用于布置制动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引射原理的大气中氢气浓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测定方法